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8-26
上一期   
固体废物处理生命周期评价与碳足迹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黄静颖, 张 浩, 谭钦怀, 詹明秀, 林晓青, 李晓东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1-6. 
摘要 ( 2894 )   PDF(pc)(692KB) ( 5586 )   PDF(mobile)(692KB) ( 37 )   收藏
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具有很大的碳减排潜力,但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碳排放计算方法。以舟山市某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为例,分别采用平衡法和CCER方法学对该厂中的碳排放和碳减排量进行了对比计算。由平衡法计算得该厂单位垃圾碳排放量为0.61 tCO2e/t,其中,化石源碳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为0.28 tCO2e/t,生物源碳碳排放为0.33 tCO2e/t(该部分可产生碳减排效益);CCER方法学计算所得的基准线排放量为0.53 tCO2e/t,项目排放量为0.29 tCO2e/t,项目减排量为0.24 tCO2e/t。两种方法学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平衡法可以对CCER方法学中项目排放量的垃圾焚烧产生的排放项进行补充,同时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性高、价格低廉的碳排放在线分析的可行方法。但仍需对我国垃圾组分进行特定分析以完善平衡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系统的物质流变化
李天骄, 王 涵, 李水坤, 张捷报, 殷 铭, 杜昕睿, 黄 珺, 周颖君, 孙国芬, 李 欢, 刘建国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7-13. 
摘要 ( 2367 )   PDF(pc)(988KB) ( 5637 )   PDF(mobile)(988KB) ( 31 )   收藏
利用物质流模型对比了深圳市强制分类前后生活垃圾的流向和流量,结果表明,深圳市通过构建前端精细分类+末端全量焚烧模式,实现了较高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水平。截至2020年10月底,深圳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达到42.2%,减量率达到95.2%,较2018年分别增加了12.9和42.9个百分点。环卫系统对生活垃圾和可回收物(玻璃、金属、塑料和纸类)的回收贡献率分别为44.9%和3.4%,前者较2018年增加了15.2个百分点,后者基本持平。未来,深圳市可加快补齐厨余垃圾处理短板,强化源头减量;同时加强“两网”融合,进一步提高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铁工程余泥渣土产生量估算及空间流向分析
陈坤阳, 王家远, 张育雨, 喻 博, 吴环宇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14-21. 
摘要 ( 2324 )   PDF(pc)(1369KB) ( 5636 )   PDF(mobile)(1369KB) ( 15 )   收藏
大规模城市地铁施工产生了巨量的余泥渣土,给城市环境治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此,准确量化余泥渣土产生量和厘清处理处置空间流向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本研究构建了综合考虑松散系数、风井开挖规模和盾构机直径的地铁工程余泥渣土产生量估算模型。基于实地调研、半结构化访谈和过程拓扑法,厘清了地铁工程余泥渣土“产生—处置”全过程涉及的主要路径和关键环节。以深圳地铁14号线为例,估算了余泥渣土产生量,并利用GIS分析了余泥渣土处理处置空间流向。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地铁14号线约产生余泥渣土1.021×107 m3;“产生—处置”全过程主要涉及产生、现场管理、运输和处理处置4个阶段;填埋场填埋和围填海是最主要的处置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地铁工程余泥渣土的处理处置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高值化利用
污泥接种比例对餐厨垃圾糖化残渣厌氧消化的影响
高 明, 项 娟, 张 笑, 汪群慧, 孙晓红, 宋 娜, 常 强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22-28. 
摘要 ( 2406 )   PDF(pc)(875KB) ( 5394 )   PDF(mobile)(875KB) ( 5 )   收藏
为了使餐厨垃圾制乙醇过程中产生的糖化残渣得到进一步资源化利用,采用餐厨垃圾糖化残渣制甲烷的工艺,比较了不同污泥接种比例对其糖化残渣的甲烷产量、有机酸含量及组成、碱度、pH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接种污泥/糖化残渣(以VS计)=1.0时,糖化残渣厌氧消化效果最佳,累积甲烷产量(以VS计)和有机物(VS)去除率分别达到159.84 mL/g和57.86%。将丙酸/乙酸控制在<0.10是本研究厌氧发酵稳定进行的必要条件,总挥发性有机酸(TVFA)/碱度介于0.40~1.40时,甲烷产率相对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政污泥与黄磷渣协同好氧稳定化工艺优化研究
周 平, 郭 昉, 吴毅晖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29-34. 
摘要 ( 2187 )   PDF(pc)(1289KB) ( 5431 )   PDF(mobile)(1289KB) ( 5 )   收藏
选取昆明市主城污水厂污泥与磷矿化工采选产生的典型废物黄磷渣开展协同快速稳定化工艺优化研究,主要探讨了堆肥方式和物料配比对一次发酵好氧稳定化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共设计A、B、C、D 4个试验组,物料配比即园林绿化废物∶黄磷渣∶脱水污泥分别是1.25∶1∶5、1.25∶1∶5、0.7∶1.3∶5与1∶2∶5(以湿基计),其中A组为传统翻堆控制,B、C、D组为强制通风覆膜式控制方式。经过为期20 d的好氧稳定化,发现强制通风覆膜式较之传统堆肥工艺,高温期持续时间更长(9 d),能够实现物料的快速稳定化和病原微生物的灭杀。黄磷渣的添加有助于有机质的腐殖化。其中,园林绿化废物∶黄磷渣∶污泥=0.7∶1.3∶5的物料配比得到的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饱和持水度和总孔隙度均较高,分别为266%、146%和26.4%,总腐植酸含量较发酵前增加50%,而多环芳烃含量较低(2.2 mg/kg),重金属含量和其他卫生学指标均能满足GB 4284—2018 A级要求,为较优的物料配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餐厨垃圾湿式厌氧消化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谢 奎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35-41. 
摘要 ( 3080 )   PDF(pc)(1098KB) ( 5712 )   PDF(mobile)(1098KB) ( 23 )   收藏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大多采用湿式厌氧消化技术,有机负荷率(OLR)作为控制厌氧系统良好运行的重要参数,直接反映了有机物料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但由于我国技术规范的不完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的OLR、沼气产气率等关键参数没有明确的取值范围要求,设计中常采用水力停留时间(HRT)等经验数据进行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另外,虽然国内外关于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OLR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结论差异性较大,且实验室小试与工程实际运行工况也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其研究结论不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中。为研究厌氧消化系统关键设计参数的取值,以某餐厨垃圾处理厂为例,结合我国相关工程实例,分析了其厌氧消化系统从启动到失稳过程的运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中温厌氧消化OLR(以VS计)建议设计取值范围为2.3~2.7 kg/(m3·d)、高温厌氧消化为2.7~3.2 kg/(m3·d);沼气产气率(以VS分解计)建议取值0.9 m3/kg,甲烷体积分数建议取值58%;HRT取值宜根据预处理浆液量及VS含量计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餐厨垃圾中油类的测定方法初探
康耀扬, 宋咏梅, 曾 慧, 孟祥伟, 徐毓峰, 关大伟, 葛 楠, 任 磊, 朝格图, 杨忠仁, 李玉洁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42-45. 
摘要 ( 2595 )   PDF(pc)(534KB) ( 5285 )   PDF(mobile)(534KB) ( 10 )   收藏
建立用四氯乙烯提取餐厨垃圾中的油类物质、用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餐厨垃圾中油类的测定方法,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9 7。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及准确性。本研究分别从样品类型、前处理、取样量、萃取时间和萃取剂体积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实验论证确定了样品中油类的测定参数:称取2.00 g以上预处理后的湿基样品,加入50 mL四氯乙烯,萃取时间30 min。称样量按照2.00 g计算,检出限为4.90~6.38 mg/kg,测定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99%,相对标准偏差为3.02%~4.0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启动和调试探究
汪昱昌, 邹 婷, 陆裕峰, 王 智, 童胜宝, 訾 灿, 郑晓宇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46-51. 
摘要 ( 2335 )   PDF(pc)(822KB) ( 5515 )   PDF(mobile)(822KB) ( 3 )   收藏
以某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中温发酵沼液作为接种物,餐厨垃圾经预处理后的浆液作为底物,采用CSTR反应器,控制发酵温度为(54±1)℃,通过监测系统沼液指标、沼气成分及沼气产量,进行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启动和调试,并探究添加渗滤液脱水污泥对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调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仅采用餐厨中温沼液作为接种物直接升温至(54±1)℃进行高温驯化培养,运行过程中系统抗负荷冲击能力较差。加入渗滤液脱水污泥可有效降低体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增强体系的稳定性和抗负荷冲击能力。在该条件下,反应器有机负荷(以VS计)最高可达(4.43±0.14) g/(L·d),对应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 d,最佳操作负荷(以VS计)为(3.38±0.05) g/(L·d),对应HRT为20 d,有机质去除率为80.6%,容积产气率为(2.73±0.16) L/(L·d),甲烷产量(以VS计)为(572.68±46.89) mL/g。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絮凝调理对疏浚底泥絮体特性及污染物释放过程的影响作用研究
黄文海, 闵红平, 聂怀军, 江 东, 彭冠平, 薛 强, 王民珉, 张 文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52-58. 
摘要 ( 2291 )   PDF(pc)(928KB) ( 5429 )   PDF(mobile)(928KB) ( 2 )   收藏
考察了典型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清淤底泥脱水性能的改善作用,解析了调理过程中底泥絮体特性的变化特征,探究了絮凝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絮凝剂均可通过增加底泥絮体颗粒粒径和降低底泥表面电荷而有效改善底泥的脱水性能;不同絮凝剂调理后,余水中氨氮浓度均明显上升,PAM系絮凝剂能有效抑制底泥中有机物的释放,而无机絮凝剂能有效抑制底泥中总磷的释放。三维荧光光谱分析(3D-EEM)表明,底泥中溶解性有机质以芳香族类蛋白质和色氨酸类蛋白质为主,不同絮凝剂均能去除上清液中的蛋白类物质。PAC去除底泥中蛋白类物质的效能对碱化度的变化不敏感,而PAM系絮凝剂的分子量越大,对蛋白类物质的絮凝去除效果越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化学处理与烟气污染控制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典型组分对其熔融特性的影响
孙 进, 谭 欣, 纪 涛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59-63. 
摘要 ( 2379 )   PDF(pc)(991KB) ( 5460 )   PDF(mobile)(991KB) ( 5 )   收藏
以天津某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为研究对象,通过额外添加典型组分的方法,研究了飞灰熔融特性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碱度与最低流动温度的优选区间和玻璃化产品的质量验证。结果表明:SiO2和Al2O3都能有效降低飞灰的熔融特征温度,SiO2强于Al2O3;CaO和MgO能提升飞灰的熔融特征温度,CaO提升的较大;Fe2O3、Na2O和K2O能显著降低飞灰的变形温度,降低幅度达到了100 ℃左右,但对其他特征温度的影响不大。为了降低飞灰熔融的能耗,添加SiO2调节飞灰碱度能最有效地降低流动温度。碱度区间在0.64~1.45时,飞灰的流动温度降低了140 ℃以上,分布在1 250~1 300 ℃。优选碱度为1.45时,玻璃化产品中玻璃体的含量接近100%,毒性鉴别结果远低于GB 5085.3—2007设定的限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厨余垃圾水热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陈洪一, 杜 奇, 黎 莉, 龚佰勋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64-72. 
摘要 ( 3176 )   PDF(pc)(953KB) ( 5889 )   PDF(mobile)(953KB) ( 24 )   收藏
我国厨余垃圾处理正面临着从“基于混合”向“基于分类”的重大转型,厨余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水热炭化(HTC)技术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类似褐煤的水热炭、工艺水和少量气体,达成治理目标。HTC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脱水和脱羧反应,羟基大量去除,H/C和O/C降低,疏水性能提高,物料煤化。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是HTC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HTC工艺可依据是否存在闪蒸环节分为两类,与厌氧结合是一种发展趋势。厨余垃圾HTC的产物水热炭具有较高的热值,污染物含量也相对较低,用作燃料将是其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共水热炭化(Co-HTC)和微波辅助是HTC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将有助于提升水热炭品质和降低成本。最后总结了制约厨余垃圾HTC工业化应用的问题及挑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李 萍, 郭 涛, 王云霞, 冯 旭, 程熠晴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73-77. 
摘要 ( 2389 )   PDF(pc)(738KB) ( 5337 )   PDF(mobile)(738KB) ( 7 )   收藏
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毒性浸出等手段,对碳化前后飞灰的矿物组成、微观形貌、pH、重金属浸出量、加药量测评等开展对比评价。结果表明,飞灰中含重金属Pb、Cd、Zn、Cu、Ba等,其中Zn含量最高,超过6 000 mg/kg,其次为Pb和Ba。经碳化后,飞灰中的碱性物质如Ca(OH)2转变为CaCO3,pH相应由12下降至7左右,酸中和能力下降。采用现行飞灰毒性浸出标准HJ/T 300—2007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醋酸缓冲溶液法时,原灰浸出液中Pb、Cd、Zn、Cu、Ni等全部检出,浓度范围0.01~31.5 mg/L,对照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限值,仅Cd的浸出浓度超标,超标倍数21.7倍。碳化后,随着浸出pH下降至6.5以下,Pb、Cd、Zn、Cu的浸出量均有所增加,其中Pb的原灰浸出浓度为0.20 mg/L,碳化后浸出浓度增至1.0 mg/L,超出了填埋入场标准限值0.25 mg/L。进一步对比了飞灰碳化前后的加药量,受酸中和能力的影响,碳化前的测评加药量为1.5%,低于碳化后的加药量2.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生活垃圾填埋与二次污染控制
我国填埋场污泥土工特性研究
安凯茜, 徐文杰, 兰吉武, 张美兰, 唐 佶, 詹良通, 柯 翰, 陈云敏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78-85. 
摘要 ( 2345 )   PDF(pc)(1600KB) ( 5601 )   PDF(mobile)(1600KB) ( 0 )   收藏
填埋场污泥由于储量巨大、强度低且持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因此亟待处理。为研究其特性,利用现场取样与十字板剪切试验对我国几个填埋场内的贮存污泥和处理污泥的原位性质进行分析,并通过密度试验、含水率试验、有机物含量试验和直剪试验对污泥的土工特性进行检测。基于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对不同来源、不同处理方式的污泥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填埋场中贮存污泥的平均含水率最高达1 363.48%;平均有机物含量为38.94%~ 45.28%;平均密度接近1.00 g/cm3,最高为1.11 g/cm3。贮存污泥的黏聚力接近于0,摩擦角为13.80°~16.05°。与贮存污泥相比,处理污泥的含水率减小,平均含水率在440%以下,最小值为76.24%。同时,其平均有机物含量为11.76%~22.98%;平均密度为1.19~1.57 g/cm3。不同处理方式对污泥的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固化污泥的强度增强效果最突出,平均黏聚力最大可达54.01 kPa。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大型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方案探讨——以武汉市某填埋场为例
谢文刚, 龙思杰, 罗继武, 姚 远, 梁 爽, 李德安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86-92. 
摘要 ( 2586 )   PDF(pc)(1332KB) ( 5793 )   PDF(mobile)(1332KB) ( 21 )   收藏
根据我国位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大型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现状,总结出此类填埋场垃圾体量大、现状污染严重、周边敏感点多、制约周边地块规划利用的特征,建议主管部门在项目策划初期通过顶层设计将填埋场土地规划利用方向调整为公园绿地,提出了原位修复技术为主的解决方案。并以武汉市某填埋场为例,在分析现状与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该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活垃圾填埋场好氧稳定化工艺设计参数试验研究
孟凡勇, 郭婧婷, 刘志刚, 朱文轩, 韩建均, 吴素愫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93-98. 
摘要 ( 2620 )   PDF(pc)(1403KB) ( 5706 )   PDF(mobile)(1403KB) ( 32 )   收藏
通过开展填埋场抽气和注气试验研究,获得了准确的好氧稳定化技术影响半径、透气系数、压力损失、设计风量等主要工艺设计参数。影响半径可以通过监测井压力变化和填埋气体浓度变化获得;压力损失、透气系数则通过测量在稳态抽气流量下监测井的压力变化估算;设计风量可以根据好氧反应达到平衡时填埋场垃圾孔隙气体的置换时间来进行估算。本试验研究为填埋场好氧稳定化工艺设计提供了经验方法,有利于降低工程费用,提高治理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性钢渣对废水中锌离子动态吸附模型应用研究
曾文超, 安立超, 龚习炜, 张志刚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99-103. 
摘要 ( 2332 )   PDF(pc)(572KB) ( 5238 )   PDF(mobile)(572KB) ( 3 )   收藏
研究了改性钢渣吸附柱进水速率、进水浓度、高径比及分级级数等因素对锌离子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进水流速和进水浓度的增加,吸附柱的穿透时间和耗竭时间减少;随着分级级数和吸附柱高径比增加,吸附柱穿透时间和耗竭时间增加。利用BDST模型和Thomas模型对改性钢渣吸附锌离子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发现BDST 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吸附柱的穿透时间和耗竭时间,而Thomas 模型则可以用来描述改性钢渣吸附锌离子的动态吸附特征,进行动态吸附量预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吴小雯, 王 丰, 李 洵, 金嗣红, 王维明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104-110. 
摘要 ( 2476 )   PDF(pc)(5985KB) ( 5805 )   PDF(mobile)(5985KB) ( 18 )   收藏
伴随我国固体废物处置方式转变为焚烧为主,填埋为保障,城市固废管理面临对现有的固废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并须解决应急进场生活垃圾填埋和飞灰填埋的问题。鉴于新建填埋场选址困难,基于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集生态修复区、应急进场生活垃圾填埋库区和飞灰填埋库区为一体的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工程为例,通过对现有填埋场的封场覆盖及污染防控措施实现生态修复,并通过新建库区与现有填埋场之间的合理衔接和独立分区建成应急填埋库区和飞灰填埋库区实现可持续填埋。重点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思路,并分析了该类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的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废前沿与行业资讯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杨 宇, 王佳蕾, 夏孟丽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111-111. 
摘要 ( 2388 )   PDF(pc)(128KB) ( 5050 )   PDF(mobile)(128KB) ( 2 )   收藏
论文来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708,135233. Biodegrad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polystyrene by plastic-eating superworms Zophobas atratus.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523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DOM分子分区的生物稳定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优化方法
何品晶, 刘婉莹, 仇俊杰, 章 骅, 黄玉龙, 邓樱桃, 邵立明, 吕 凡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4):  112-112. 
摘要 ( 2290 )   PDF(pc)(143KB) ( 5006 )   PDF(mobile)(143KB) ( 3 )   收藏
论文来源: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1,414,125463. Improvement criteria for different advanced technologies towards bio-stabilized leachate based on molecular subcategories of DOM.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1.12546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