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6-25
上一期   
固体废物分选与资源化利用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得失及其对中国的镜鉴
尚奕萱, 梁立军, 刘建国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1-11. 
摘要 ( 2243 )   PDF(pc)(1715KB) ( 6993 )   PDF(mobile)(1715KB) ( 38 )   收藏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46个重点城市已逐步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并取得一定成效。综述了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4个发达国家开展垃圾分类的历程,从各自推行垃圾分类的背景、法律法规、主要理念及举措、分类处理方式、取得的成效等角度总结归纳了发达国家开展垃圾分类的经验,分析了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分类方式和处理方式的原因,指出废物出口导向下发达国家垃圾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国开展垃圾分类,应充分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按照各地垃圾产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资源情况,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规章制度,选择合理的分类方式和处理方式,明晰各环节责任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建立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形成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中国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指标探讨
毕珠洁, 胡绿品, 蒋 超, 奚 慧, 邰 俊, 郭志超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12-19. 
摘要 ( 2134 )   PDF(pc)(1052KB) ( 6492 )   PDF(mobile)(1052KB) ( 49 )   收藏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体系基本建立,但回收利用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分析了欧盟(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的生活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资源化利用情况及相关指标,结合上海城市定位,从体现业内基本需求、反映上海实践特色、反映国际发展趋势3个层面,提出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原生生活垃圾填埋率、物质/能量转化效率、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率、焚烧残渣利用率、碳减排量等7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1986—2019年生活垃圾理化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贾 悦, 李晓勇, 杨小云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20-25. 
摘要 ( 2323 )   PDF(pc)(4567KB) ( 6751 )   PDF(mobile)(4567KB) ( 47 )   收藏
基于1986—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调查采样资料,对30余年来上海市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密度、含水率、低位发热量以及产生量等理化特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口、政策等因素对生活垃圾理化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趋势与GDP呈现正相关;燃煤区(1986—1997年)垃圾组分以灰土类和厨余类为主;燃气区(1986—2019年)垃圾组分以厨余类、纸类、橡塑类为主,并且随着市民生活饮食结构、消费意识改变和外卖、快递等新兴行业发展,燃气区垃圾厨余类含量呈下降趋势,纸类、橡塑类呈上升趋势,物理组分变化使垃圾密度、含水率逐年下降,发热量逐年上升。随着立法强制分类后,干垃圾以橡塑类、纸类为主,低位发热量高达13 160 kJ/kg;湿垃圾基本为厨余类,纯净度高达99%。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处理过程衍生污染控制
老填埋场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气体循环系统工艺设计与计算研究
汪 佳, 周新全, 蔡伽怡, 王思淇, 丁鑫涛, 陈朱蕾, 席 爽, 陈朱琦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26-30. 
摘要 ( 2119 )   PDF(pc)(740KB) ( 6821 )   PDF(mobile)(740KB) ( 17 )   收藏
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是老填埋场生态修复和二次污染控制的主流技术。目前对于该技术的计算与设计主要依赖于项目经验。对老填埋场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中气体循环系统的工艺设计与计算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对于注气系统中的理论需氧量、抽/注气管道和风机选型、稳定化周期的计算和相关单体的设计提出了计算方法和设计参考。研究成果将为原位好氧稳定化项目的计算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EVS的上海某化工污染场地中1,4-二氯苯空间分布模拟研究*
张婉莹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31-38. 
摘要 ( 2077 )   PDF(pc)(8292KB) ( 6127 )   PDF(mobile)(8292KB) ( 21 )   收藏
随着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等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二维插值方法对地层和污染物的刻画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分析场地污染状况的三维空间建模方法应运而生。以上海某化工污染场地为例,利用EVS(Earth Volumetric Studio)软件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1,4-二氯苯三维空间分布进行建模并计算了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方量,有效支撑后期场地精准修复或风险管控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EVS的Kriging三维空间插值方法的结果准确可信,污染边界的插值浓度标准差最大值占检出浓度平均值的比例在可接受范围内(土壤为29.05%,地下水为47.22%)。划分了土壤和地下水中1,4-二氯苯的三维污染范围,发现1,4-二氯苯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范围有稍许差异。通过污染方量计算对比发现,三维插值建模比传统二维方法在污染范围捕捉和污染方量计算方面更加精准。此外,本研究创新性地结合土层结构分层计算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体积,土壤的污染范围集中在土层-5 m以上,而地下水的污染范围下移甚至达到隔水层顶板,土壤和地下水都以黏质粉土层中的污染为主(土壤12 618.73 m3,地下水5 368.15 m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氰化物污染地下水异位处理工艺研究与工程实践
宋震宇, 袁珊珊, 巢军委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39-43. 
摘要 ( 2033 )   PDF(pc)(1791KB) ( 6352 )   PDF(mobile)(1791KB) ( 5 )   收藏
以天津某氰化物污染场地产生的含氰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和碱性氯化法联合使用的方式,考察过氧化氢氧化法使用过程中催化剂Cu2+浓度、pH、过氧化氢用量对含氰废水氰化物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考察碱性氯化法使用过程中次氯酸钠用量对含氰废水氰化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投加量为1.5%、pH为9、过氧化氢与硫酸铜用量比例为10∶1、次氯酸钠投加量为2.0%的反应条件下,过氧化氢氧化法和碱性氯化法联合工艺可使初始浓度234 mg/L的含氰废水降低至0.13 mg/L,满足0.20 mg/L的治理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与厕所革命
厕所恶臭物质组分及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石德智, 马靖元, 张涵博, 王海林, 马彩灵, 吕梦莹, 童海航, 罗 丹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44-51. 
摘要 ( 2174 )   PDF(pc)(1401KB) ( 7032 )   PDF(mobile)(1401KB) ( 52 )   收藏
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外各种类型厕所中恶臭物质组分特征的研究现状,归纳为挥发性脂肪酸、含氮类化合物、含硫类化合物3类恶臭物质,其中挥发性脂肪酸为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等碳链为1~6的有机脂肪酸,含氮类化合物以氨、三甲胺、吲哚类为主,含硫类化合物以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为主,且恶臭物质组分受厕所类型、使用状况等影响很大。在总结环境空气中恶臭组分标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针对人居厕所恶臭的气相色谱-质谱法、离子色谱法、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电化学法、半导体传感器法等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中地区农村改厕及典型粪污处理与利用模式
尹文俊, 张 涛, 尹晓庆, 高 峰, 刘勇锋, 张亚雷, 周雪飞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52-57. 
摘要 ( 2076 )   PDF(pc)(788KB) ( 6303 )   PDF(mobile)(788KB) ( 14 )   收藏
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农村“厕所革命”的重中之重。在总结华中地区农村改厕覆盖率、厕所类型基础上,解析改厕影响因素,梳理归纳19个典型改厕案例所涉及的粪污处理与利用模式:粪污处理与利用系统及其资金投入与管建机制,以探寻华中农村改厕深入推进路径。结果表明:教育和经济发展与华中农村厕所覆盖率存在相关性(P<0.05);“改进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粪污资源化”是主流粪污处理与利用系统;资金投入机制需提倡多渠道筹措资金;管建机制则需遵循“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维”标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生活垃圾填埋与二次污染控制
垃圾填埋场中的塑料-微塑料-纳米塑料环境行为研究前瞻
张姗姗, 王洋清, 赵由才, 宋立岩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58-68. 
摘要 ( 2260 )   PDF(pc)(1494KB) ( 7103 )   PDF(mobile)(1494KB) ( 54 )   收藏
垃圾填埋场存储的大量废弃塑料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梯级破碎和降解为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给垃圾资源开采带来了环境风险。目前对于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淡水环境以及农用土地生态系统,而其在垃圾填埋场中鲜有研究。系统总结了环境中(包含垃圾填埋场)塑料-微塑料-纳米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学,分析比较了环境中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检测和表征方法,阐述了环境中塑料-微塑料-纳米塑料与污染物、微生物的交互耦合污染;同时对其在垃圾填埋场中的环境行为研究提出了展望。研究可为填埋场中塑料-微塑料-纳米塑料环境行为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存余垃圾中塑料无害化资源回收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活垃圾填埋场高龄期陈垃圾开采筛分方法研究
张美兰, 兰盛泽, 唐 佶, 王新德, 兰吉武, 徐 兴, 柯 瀚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69-74. 
摘要 ( 2085 )   PDF(pc)(1698KB) ( 6137 )   PDF(mobile)(1698KB) ( 6 )   收藏
依托上海老港综合填埋场可持续填埋研究和工艺示范,在陈垃圾筛分前增设沉淀冲洗脱水工艺,结果显示脱水15 min相比脱水8 min轻质物筛出率上升7.0%~7.8%,设备堵塞频率下降。通过测算各筛分组分质量占比,总结了垃圾组分降解变化一般规律,新鲜垃圾的厨余组分主要转化为陈垃圾的细粒组分,其中厨余组分占比由69.9%降低到3.0%以下,而细粒组分占比由0提升至76.1%以上。人工室内分拣试验表明:该工艺对轻质物的分离效率达到78.0%,对厨余垃圾的分离效率为86.6%,设备筛分效率相比同类工程提升了20%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卫生管理与评价体系
生活垃圾管理进程与评价研究进展
肖黎姗, 陈少华, 叶志隆, 黄 沙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75-84. 
摘要 ( 2034 )   PDF(pc)(1337KB) ( 6194 )   PDF(mobile)(1337KB) ( 108 )   收藏
生活垃圾管理反映了不同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理念,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回顾生活垃圾管理的历史和评价内容,有助于理解现阶段生活垃圾管理政策,为不同城市化地区提供具有适应性的、面向未来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管理。人类对生活垃圾管理的认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生活垃圾具有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对生活垃圾的管理从公共卫生管理、污染防治向可持续管理进化。生活垃圾管理评价内容随之发生变化,从早期关注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收运处置成本,到关注生活垃圾的代谢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再到当前重视生活垃圾管理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利弊权衡。但是,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生活垃圾管理评价对决策系统的支持仍然有限,生活垃圾管理评价应加强监测,建立本地化清单数据,提高研究的精度和信度;需借助产业生态学、社会分析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增加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维度的系统分析,兼顾垃圾的双重属性,重视产业部门和垃圾处理部门的耦合、管理措施和居民感知的耦合,为生活垃圾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支持,助力无废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数学模型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研究进展
奚 豪, 李 娜, 韩竞一, 沈东升, 刘惠君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85-93. 
摘要 ( 2089 )   PDF(pc)(1137KB) ( 6317 )   PDF(mobile)(1137KB) ( 26 )   收藏
分析了基于数学模型的城市生活垃圾研究现状,其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操作和准确度上优势显著,在评价和决策模型中层次分析法(AHP)可有效解决决策因素复杂的问题,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管理系统效率和收运路线优化问题仍有待展开。该研究可为我国城市管理资源配置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废前沿与行业资讯
长填龄渗滤液MBR+NF组合工艺各处理单元的DOM化学多样性
邵立明, 邓樱桃, 仇俊杰, 章 骅, 刘婉莹, Kristina Baziene, 吕 凡, 何品晶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94-94. 
摘要 ( 2011 )   PDF(pc)(168KB) ( 5581 )   PDF(mobile)(168KB) ( 10 )   收藏
论文来源:Water Research. 2021,195,117000. DOM chemodiversity pierced performance of each tandem unit along a full-scale “MBR+NF” process for mature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DOI:10.1016/j.watres.2021.11700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污泥好氧堆肥中反硝化作用与腐植酸组分稳定化关系研究
史明子, 赵昕宇, 朱龙吉, 吴俊秋, Taha Ahmed Mohamed, 张 旭, 陈晓蒙, 赵 越, 魏自民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95-95. 
摘要 ( 2057 )   PDF(pc)(155KB) ( 5544 )   PDF(mobile)(155KB) ( 5 )   收藏
论文来源: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0,388,122086. Elucidating the negative effect of denitrification on aromatic humic substance formation during sludge aerobic fermentation.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0.122086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大麦虫生物降解低密度聚乙烯及聚苯乙烯塑料:全位解聚与有限解聚
彭博宇, 李宜然, 范 蕊, 陈志彬, 陈家斌, Anja M. Brandon, Craig S. Criddle, 张亚雷, 吴唯民
环境卫生工程. 2021 (3):  96-96. 
摘要 ( 2028 )   PDF(pc)(147KB) ( 5696 )   PDF(mobile)(147KB) ( 3 )   收藏
论文来源: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0,266,115206. Biodegradation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and polystyrene in superworms,larvae of Zophobas atratus (Coleoptera:Tenebrionidae):Broad and limited extent depolymerization.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