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3-01
城乡生活垃圾填埋与二次污染控制
渣土填埋场滑坡风险等级评估——以杭州某渣土场为例
张 帅, 王帅茸, 雷孟麟, 代 聪, 詹良通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1-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01
摘要 ( 525 )   PDF(pc)(7857KB) ( 603 )   PDF(mobile)(7857KB) ( 14 )   收藏
“渣土围城”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以来最大的障碍之一,渣土场滑坡给周边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渣土场滑坡风险评估的复杂性,建立了一种渣土场滑坡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该方法以定性和半定量的方式将渣土自身特性和滑坡特点考虑在滑坡风险评估的各个物理过程中,构建边坡安全系数与失稳概率等级的对应关系,将边坡失稳概率等级与危害性等级分为极高、高、中、低4级,并建立4×4的风险等级矩阵;提出贯穿渣土场建设全过程的滑坡风险管控对策,涉及渣土场选址、建设和治理、监测和预警、应急响应4个部分;以杭州某渣土场为例详细说明该方法在实际场地中的应用,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运移距离估计和危害性结果统计,评估了该渣土场在堆填结束后的滑坡风险等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于陈腐垃圾处置的精细化筛分工艺——以某垃圾填埋场为例
黄乃先, 陈 晨, 孔 斌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9-13.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02
摘要 ( 610 )   PDF(pc)(879KB) ( 834 )   PDF(mobile)(879KB) ( 11 )   收藏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存量非正规填埋场整治迫在眉睫,原位开挖筛分处置技术由于具有释放土地资源和永久清除潜在污染源的双重优势,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常规筛分处置技术采用的筛分系统较为单一,筛分过程堵塞频率高、筛分质量差、效率低、产能低。以某垃圾填埋场为例,根据该填埋场陈腐垃圾特性,提出1种精细化筛分工艺,可有效降低筛分产物含杂率和筛分过程堵塞频率,提高筛分效率和产能。同时分析了目前筛分处置技术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以供同类型垃圾填埋场筛分处置模式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东地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开挖筛分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刘超然, 江文琛, 张海静, 王 磊, 黄 晟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14-20.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03
摘要 ( 692 )   PDF(pc)(880KB) ( 971 )   PDF(mobile)(880KB) ( 15 )   收藏
采用“堆体快速稳定化+清理挖掘+垃圾筛分+末端分类处置”结合“外运资源化处置”的总体技术路线开展垃圾处理、处置工作。快速稳定化设备运行两个月,甲烷气体浓度范围由0.01%~20.44%降至3%以下。降低筛分垃圾含水率可以提高筛分效率,含水率低于13%比含水率约30%效率提高14个百分点。采用次氯酸钠、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作为渗滤液处置药剂处理废水满足排放标准。腐殖土资源化过程中,40%腐殖土掺烧比可满足GB/T 5101—2003烧结普通砖MU10强度等级要求。工程处理垃圾堆体规模约为1.8×105 m3,总投资约为1.35亿元。增加垃圾晾晒区域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低含水率垃圾,从而提高垃圾筛分效率和垃圾筛分量。由于垃圾堆体分布不均,快速稳定化时长需要大于理论计算时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分选与资源化利用
汽车破碎残留物可燃组分热解过程交互作用研究
杨 航, 高利俊, 杨 竹, 胡丽萍, 李 波, 赵 明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21-27,3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04
摘要 ( 406 )   PDF(pc)(965KB) ( 485 )   PDF(mobile)(965KB) ( 7 )   收藏
采用热重质谱联用(TG-MS)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对汽车破碎残留物中典型可燃组分塑料、纺织品、皮革和海绵共热解过程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从热解失重特性、动力学特性和产气特性方面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比较单组分线性加权拟合数据和混合热解实验数据发现,4种组分间均存在交互作用。纺织品/皮革、海绵/塑料、海绵/纺织品共热解过程活化能平均值较拟合结果分别降低22.2、25.7、33.4 kJ/mol,海绵/皮革共热解过程活化能平均值较拟合结果增加7.9 kJ/mol。海绵的参与能够促进混合样品生成更多的小分子气体,皮革、纺织品和海绵共热解会阻碍塑料发生不规则断链反应生成C2H4和C3H8等小分子烃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硅铝比电镀污泥烧制陶粒过程中Zn和Pb的挥发特性
李晶晶, 张敏娜, 李 媛, 唐阵武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28-3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05
摘要 ( 417 )   PDF(pc)(3849KB) ( 550 )   PDF(mobile)(3849KB) ( 4 )   收藏
为研究电镀污泥陶粒烧制过程中不同工况条件及固体基质组分下Zn和Pb迁移转化规律,以电镀污泥和页岩为原料开展了不同硅铝比生料的烧制陶粒实验,选取烧结温度为700、800、900、1 000、1 150 ℃,停留时间为8、16、24、32、40 min。结果表明,Zn和Pb的挥发率随着温度升高和反应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当烧结温度为1 150 ℃、停留时间为40 min时,Zn和Pb的挥发率达最大值,挥发率为Pb>Zn。当陶粒原料中硅铝比增大,重金属挥发率减小。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陶粒原料中硅铝比增大,Zn的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均下降,Pb的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均上升。XRD分析结果表明,1 150 ℃下陶粒中Pb分布较少,可能与Pb氧化物的熔沸点较低有关,而Zn主要以性质较稳定的ZnCr2O4和ZnGa2O4结构存在于陶粒中,分布量较大。SEM分析进一步表明,陶粒原料中硅铝比增大,导致了高温下陶粒熔融产生的玻璃相物质增多,对重金属挥发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厨余垃圾厌氧沼渣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徐 伟, 高 婷, 殷 进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37-44.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06
摘要 ( 591 )   PDF(pc)(5019KB) ( 690 )   PDF(mobile)(5019KB) ( 12 )   收藏
围绕厨余厌氧发酵技术中厌氧沼渣处理难的问题,以高纯N2为载气,气体流量为50 mL/min,选择升温速率5、10、15、20、30 ℃/min,热解终温为850 ℃,开展了厨余厌氧沼渣热解动力学研究。以3种不同热分析方法Flynn-Wall-Ozawa(FWO)、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和Coats-Redfern(CR)综合比较,研究了球磨时间和升温速率对沼渣热解活化能分布的影响规律,并结合CR法对由Popescu法筛选取得的最佳机理函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 厨余沼渣的热解过程主要分3个阶段进行;CR法计算的活化能数值较为接近实际值,约为41.32~46.49 kJ/mol;由CR法拟合结果发现,沼渣热解反应机理为三维扩散模型,为厨余垃圾厌氧沼渣热解资源化再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数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危险废物利用、处理与处置
北京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应急处置涉疫生活垃圾案例分析
陆广博, 罗院生, 艾 扬, 李 松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45-49.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07
摘要 ( 687 )   PDF(pc)(4788KB) ( 605 )   PDF(mobile)(4788KB) ( 1 )   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生活垃圾焚烧厂在应急处置涉疫生活垃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北京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为例,阐述了涉疫生活垃圾应急处置改造工程实际投运后的运行效果。工程实践表明:通过技术改造,该厂涉疫生活垃圾应急处置能力超过200 t/d,现有的烟气和渗滤液处理系统能够保证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应急处置涉疫生活垃圾后,炉渣吨垃圾产生量降低了20%;石灰、活性炭吨垃圾消耗量增加了28%和32%,同时飞灰吨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增加了11%。该工程有效保障了北京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涉疫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冷顶电熔融技术应用探究
刘天璐, 张艳春, 刘 强, 秦 谋, 李 浩, 张 君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50-5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08
摘要 ( 702 )   PDF(pc)(6001KB) ( 662 )   PDF(mobile)(6001KB) ( 2 )   收藏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工艺,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量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垃圾围城”的压力进而转变为飞灰填埋的窘迫,因此,飞灰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无废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冷顶电熔融技术尝试对焚烧飞灰进行资源化利用处置。通过某10 t/d冷顶电熔融设备对飞灰、石英砂和助溶剂进行电熔融试运行,分析熔融体重金属及二[口][恶]英浸出效果,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冷顶电熔融技术工业化提供基本数据支撑,证实了飞灰冷顶电熔融技术在工艺上具备可行性,以此探讨该技术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处理过程衍生污染控制
校园餐厨垃圾初期降解生物气溶胶释放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
刘彦君, 汤倩格, 王 盛, 李振坤, 王建兵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57-6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09
摘要 ( 538 )   PDF(pc)(8519KB) ( 429 )   PDF(mobile)(8519KB) ( 4 )   收藏
校园餐厨垃圾处理过程无组织释放的生物气溶胶会对校内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采用安德森六级采样器及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集了某大学餐厨垃圾暂存过程的空气样品,通过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其中的可培养和非培养生物气溶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是重要的生物气溶胶释放源,生物气溶胶中真菌浓度(224.78±27.69)CFU/m3大于细菌浓度(116.95±23.01)CFU/m3且高于环境背景浓度,即细菌环境背景值为(32.80±3.61)CFU/m3、真菌环境背景值为(54.57±17.24)CFU/m3。粒径分布上,细菌气溶胶主要分布在Ⅰ级(≥7.0 μm),真菌气溶胶在Ⅳ级(2.1~3.3 μm)。细菌气溶胶的优势菌门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前者气溶胶化水平较高;真菌气溶胶优势菌门主要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两者均易气溶胶化。健康风险方面,呼吸与皮肤接触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满足美国环保署规定的最大可接受水平;但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镰刀菌属(Fusarium)的年感染风险和疾病负担均高于相应的基准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无害化处理厂恶臭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蒋微微, 杨 虹, 印健翔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68-78,8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10
摘要 ( 442 )   PDF(pc)(2334KB) ( 676 )   PDF(mobile)(2334KB) ( 8 )   收藏
基于上海市某动物无害化处理厂恶臭产生源、排气筒和厂界的恶臭物质监测数据,探究无害化处理厂的恶臭污染特征,并进一步评估其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气主要来源于动物尸体腐败(焚烧车间)及污水处理微生物活动(污水站)。恶臭物质主要为硫化氢(H2S)、氨(NH3)、二甲二硫和甲硫醇(最大浓度分别为5.710、2.462、0.659、0.292 mg/m3)。焚烧车间是主要的NH3贡献源,污水站是主要的H2S贡献源。排气筒和厂界恶臭物质浓度均满足DB 31/1025—2016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值要求。处理厂的主要致臭因子为H2S、甲硫醇、二甲二硫和NH3(最大阈稀释倍数分别为9 154、1 496、57和50)。对比监测数据发现,排气筒和厂界主要致臭因子存在除NH3、H2S和甲硫醇外的其他未纳入例行监测的低嗅阈值物质,后续应考虑增加例行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以更好地监控恶臭排放及影响情况。处理厂车间内环境恶臭物质浓度虽然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仍存在非致癌风险(风险指数为4.481~1 956.440),应对车间内的有限空间严格管控,作业人员在进入时须配置防护装备,保障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防止泄漏,防范工作人员健康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异位间接热脱附技术应用研究与优化策略分析
王 磊, 姚佳斌, 张海静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79-8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11
摘要 ( 457 )   PDF(pc)(830KB) ( 853 )   PDF(mobile)(830KB) ( 6 )   收藏
针对我国12个省份的16个典型异位间接热脱附工程进行调研,分析异位间接热脱附技术的应用特征。结果表明,异位间接热脱附修复的目标污染物主要包括苯系物、氯代烃、多环芳烃、农药和石油烃等5种类型,污染物的最大超标倍数为7.60~4 409.09,热脱附最高温度范围为350~750 ℃,热脱附停留时间不超过30 min的工程占比为94%,热脱附修复综合成本为734~1 400元/m3,平均值为1 210元/m3。同时,对热脱附设备在工程应用中的运行问题进行识别,发现存在热脱附设备运行稳定性差、制约处理能力,热脱附系统能量利用效率低、影响处理成本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热脱附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研究,提升设备集成化与标准化水平,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卫生管理与评价体系
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高绩效路径研究——基于北京市100个社区的组态分析
何 怡, 钟爱军, 李香萍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87-93,9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12
摘要 ( 722 )   PDF(pc)(687KB) ( 851 )   PDF(mobile)(687KB) ( 9 )   收藏
厘清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获得高绩效的途径,对于认清我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以及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转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组态方法对北京市100个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绩效的生成路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党委政府、社区和居民3个层面主体发挥作用并形成协同互补,是城市社区获得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高绩效的主因;居民的参与意愿对于获得高绩效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因此建议,完善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及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转机制,既要重视改进党委政府和社区的工作,也要重视培养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和参与意愿,使治理主体的作用形成良好协同互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疫情后深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及变化分析
唐圣钧, 侯 斌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94-9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13
摘要 ( 637 )   PDF(pc)(716KB) ( 637 )   PDF(mobile)(716KB) ( 5 )   收藏
疫情后针对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变化,开展预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是地方政府科学制定相关规划、合理布局环卫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因此,立足深圳市疫情前后数据,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2022—2035年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产生量保持逐年增长趋势,规划期末水平年(2035年)的具体数值有一定程度调整。预测到2035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5 547 t/d,其中再生资源回收量为14 576 t/d,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量为30 971 t/d。建议各项环卫设施建设可灵活调整设施规模及建设周期,提升城市垃圾处理效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分类背景下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崔洪涛, 刘思成, 李 强, 李 涛, 宋全振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99-103.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14
摘要 ( 652 )   PDF(pc)(7295KB) ( 583 )   PDF(mobile)(7295KB) ( 8 )   收藏
在垃圾分类的背景下,采取实地考察、采样分析和调查研究等形式,对近年来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工作经验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发展滞后、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存在短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整体偏低等问题。同时,结合实际提出全面打造最优垃圾分类收运链条、建设新型环保固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探索推行建筑垃圾“一体化”运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处理生命周期评价与碳足迹
厨余垃圾三相有机固渣不同利用方式碳排放分析
张 栋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104-109.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15
摘要 ( 730 )   PDF(pc)(5433KB) ( 738 )   PDF(mobile)(5433KB) ( 16 )   收藏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有机固体废物处理工艺在比选时除了生产成本、能耗、环境效益等,碳排放逐渐成为新的关注点。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核算准则,结合生命周期评价(LCA),对厨余垃圾预处理三相有机固渣采用干化焚烧、厌氧消化和黑水虻生物养殖3种处置路径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考虑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碳补偿后净碳排放量排序为生物养殖<厌氧消化<干化焚烧。黑水虻养殖工艺能耗较高,有最高的直接排放(54.92 kgCO2/t)和间接排放(163.48 kgCO2/t),但同时,处理1 t有机固渣黑水虻养殖可获得约233 kg的有机肥料和67 kg的生物饲料,产生显著的碳补偿效益(274.09 kgCO2/t),可实现总碳减排55.69 kgCO2,从碳排放的角度是值得提倡的处理处置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厨余垃圾和农林废弃物好氧堆肥协同处理碳排放核算——以某镇处理设施为例
朱远超, 赵子旼, 张劲松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111-115.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1.016
摘要 ( 735 )   PDF(pc)(655KB) ( 852 )   PDF(mobile)(655KB) ( 18 )   收藏
以华北区域某镇厨余垃圾和农林废弃物协同好氧堆肥处理设施为例,利用排放因子法估算其垃圾收运、处理及资源化的碳排放量,碳排放量为143.71 kgCO2/t。结果表明:该设施收集运输阶段碳排放量为1.04 kgCO2/t,其低于经过转运运输至大型集中处理设施;处理阶段直接碳排放量为193.50 kgCO2/t,好氧堆肥阶段产生的CH4和N2O的无组织逸散,是影响其碳排放水平的关键因素;处理阶段间接碳排放量为4.16 kgCO2/t,设备能耗碳排放量低于使用加热及氧气补充设备能耗的工艺;堆肥产品的碳减排量为55.00 kgCO2/t,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因此,应通过保持堆体氧气含量不低于8%、含水率为50%~65%、反应温度在55 ℃以上,以及增加密闭辅助设施、定期翻堆作业和保证足够的堆肥时间等措施降低直接碳排放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用技术与实践优秀案例
象山县生活垃圾生态化循环改造项目
赵 毅, 傅庆明, 卢雨奇, 彭治儒, 闵海华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116-118. 
摘要 ( 401 )   PDF(pc)(3404KB) ( 686 )   PDF(mobile)(3404KB) ( 7 )   收藏
象山县生活垃圾生态化循环改造项目(图1)位于宁波市象山县东陈乡松岙村填埋场内。工程包括老填埋库区污染治理、新建卫生填埋库区及管理区。2017年11月至2021年7月,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咨询、设计工作。象山县水桶岙村垃圾填埋场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存在设计不完善、垃圾堆放无序的问题以及堆体失稳滑移安全隐患。该项目建设解决了象山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问题,有效减少了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填埋场安全稳定运行,而且提升了填埋场库容。新建卫生填埋库区也可作为应急填埋场及飞灰填埋场使用,对完善象山县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荣获2023年天津市“海河杯”天津优秀勘察设计市政公用工程——环境工程二等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水热液化技术的生态厕所系统示范
孔德亮, 刘志丹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119-121. 
摘要 ( 364 )   PDF(pc)(5217KB) ( 448 )   PDF(mobile)(5217KB) ( 3 )   收藏
针对农村、社区规模的厕所改造和粪污量大、处理不当等特点,基于水热液化技术的产油工艺包,构建生态厕所系统并现场示范。生态厕所系统于2019年初在北京市郊区建成,其规模可以满足约300户(每户3人)如厕需求,经过长时间运行性能的测试,表明系统可以稳定运行。系统的核心技术是真空微水冲厕所耦合水热液化技术:无下水管道铺设、集中模块化实现厕所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目前生态厕所系统已经示范运行超过4 a,处理规模为100 kg/d,生物原油的产油率为28%(基于干质量),生物原油的热值为35.3 MJ/kg。此外,相比于传统水冲厕所节约水资源约为2 759.4 m3/a。本系统适用于农村地区、旅游景区、部队等无下水管道的场所和区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环境园垃圾渗滤液零排放处理项目——蒸发分质结晶处理浓缩液应用案例
曹智强, 张焕伟, 郑忆枫, 周 畅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122-124. 
摘要 ( 676 )   PDF(pc)(3423KB) ( 744 )   PDF(mobile)(3423KB) ( 12 )   收藏
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环境园是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基地,早期采用卫生填埋方式,随着宝安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三期的相继投产,于2019年底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填埋场分两期建设,占地面积6.2×105 m2,已填埋生活垃圾1.328×107 m3,填埋场一期于2016年封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设计处理能力为8 000 t/d,承担深圳市日产生活垃圾量约50%的处理任务。深圳能源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承接处理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环境园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设计处理水量1 350 m3/d,同时,协同处理宝安垃圾焚烧厂渗滤液2 400 m3/d,故渗滤液总处理能力达到3 750 m3/d,分两期建设,分别于2013年12月、2019年12月通过环保验收投入使用。填埋场渗滤液与焚烧厂渗滤液经均质混合后,采用“厌氧+生化+纳滤+反渗透”处理,产水达标回用;纳滤浓缩液采用物料膜提取腐植酸,可用作液态肥;反渗透浓缩液经预处理后,采用蒸发分质结晶工艺,产出达到工业化应用标准的氯化钠和氯化钾,彻底解决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存在的浓液回灌或杂盐返回填埋场造成处理系统盐分富集的难题,并实现工业盐资源化利用。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总体实现产水回用、无浓缩液回灌、无杂盐回填、盐分资源化利用的零排放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宜昌市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
郑 丰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125-126. 
摘要 ( 427 )   PDF(pc)(7235KB) ( 411 )   PDF(mobile)(7235KB) ( 12 )   收藏
宜昌市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位于猇亭区磨盘溪村孙家湾餐厨垃圾处理厂旁,占地面积约2.067 hm2,由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施工图设计,于2022年9月动工,2023年9月调试投产。设计处理规模为200 t/d,处理工艺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净化+污水处理+臭气处理”,预处理工艺兼顾来料杂质波动性和有机质资源留存。全厂工艺厂房及配套用房(除门房外)全部集中建设于1座综合车间内,项目外观采用中式建筑风格,与周边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同时建筑内设置宣教展厅,进一步去工业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废前沿与行业资讯
餐厨垃圾开放式高效定向乳酸生物转化:微生物群落变化及生物固碳效能分析
刘 硕, 汪群慧, 李 媛, 马晓宇, 朱文彬, 王锘涵, 孙海曙, 高 明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127-127. 
摘要 ( 459 )   PDF(pc)(290KB) ( 491 )   PDF(mobile)(290KB) ( 5 )   收藏
1 研究亮点*餐厨垃圾高效生产115 g/L乳酸,产量为0.97 g/g,最大生产速率为6.08 g/(L·h);*糖化和pH控制对于定向乳酸生物转化至关重要;*Enterococcus mundtii CGMCC 2227适用于开放式餐厨垃圾发酵;*生物固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1 kg/t。2 背景高压灭菌在发酵底物培养基中引起美拉德反应,导致糖损失和生产成本增加。无灭菌的开放式发酵系统省去了高压灭菌操作,节省了能源。但开放体系容易被其他微生物污染,产生的乳酸会迅速降解为乙酸。因此,开放系统是不稳定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在绿色低碳战略下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探索一种开放、高效和定向的乳酸生物转化技术。3 研究方法餐厨垃圾取自某高校学生食堂,经分拣除杂、粉碎、糖化后,置于工作容积为400 mL的发酵罐中,不灭菌但接种Enterococcus mundtii CGMCC 22227,通过充氮维持厌氧条件,在43 ℃条件下进行乳酸开放发酵,接种比为10%(v/v),以不接菌或不糖化的餐厨垃圾开放式发酵作空白对照,分别采用实时pH控制或调节初始pH的调节策略。4 主要研究结果糖化处理增加了餐厨垃圾底物中葡萄糖的初始浓度,促进了土著产乳酸菌对底物的利用,未接菌的对照实验组,土著产乳酸菌占优势,抑制了土著产乙酸和乙醇细菌的存活。接种了Enterococcus mundtii CGMCC 2227的实验组,显著提高了餐厨垃圾底物中乳酸的产量和总糖的乳酸转化率,并抑制了土著产乳酸菌产生副产物。同时,较高的初始可发酵糖浓度可以大幅提高乳酸的产率,缩短发酵时间,从而降低乳酸的生产成本。连续实时调控pH 为6.8比仅调控初始pH的最大乳酸浓度提高了4.2倍。仅使用餐厨垃圾中的土著产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法使得微生物群落中的土著产乳酸菌一直处于优势菌群的地位,产乙酸和产乙醇菌的生长增加了副产物的产生。5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以糖化餐厨垃圾为原料,在开放模式下,连续实时控制pH为6.8,添加蒙氏肠球菌,建立了高效的生物乳酸生产工艺。结果表明,Enterococcus mundtii CGMCC 2227能够适应复杂的餐厨垃圾底物,在开放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定向乳酸生物转化表现出生物固碳能力,与未接菌实验组相比,每吨餐厨垃圾至少减少21 kg的二氧化碳排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处理法降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二噁英的技术现状
李唯实, 文卓钰, 李 丽, 闫大海, 黄启飞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1):  128-128. 
摘要 ( 496 )   PDF(pc)(280KB) ( 587 )   PDF(mobile)(280KB) ( 16 )   收藏
1 研究亮点*总结降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二[恶]英的热处理技术优缺点;*基于“低碳减排”“无废城市”背景,低温热处理及窑炉协同处置是适宜技术。2 背景焚烧是高效、减量、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重要方法,其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于发电和资源回收,但焚烧也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例如飞灰。飞灰自身经济和附加价值不高,所以飞灰无害化处置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问题。需要开发符合“低碳减排”的规模化处理飞灰的方式,二[恶]英降解是目前飞灰规模化处理应用过程中需首要解决的难题。热处理法因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是目前降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二[恶]英较有前景的方法。本研究重点分析飞灰中二[恶]英降解技术优缺点,总结不同热处理法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不同热处理法规模化处理潜力。3 热处理法现状目前,热处理法根据温度可以分为低温热处理法(400 ℃以下)、中温热处理法(400~700 ℃)以及高温热处理法(700 ℃以上),依据处理方式不同进一步分为高温烧结法、高温熔融法、高温窑炉协同处置、微波热处理法、水热处理法和低温热处理法。烧结和熔融法已有规模化处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实例,两种方法均能高效降解二[恶]英并去除易挥发的重金属,但其存在耗能高、成本高、推广难度大等问题。高温窑炉协同处置可以降低能耗和成本并规模化处理飞灰,但不同窑炉的进炉要求各异。微波热处理的二[恶]英降解效率不稳定且无法长时间保持大功率工作,适合用作辅助工艺与水热处理法联合运用;该技术不仅能提高二[恶]英的降解效率,还可以固化大部分重金属,但会产生废水,增加处理流程与难度。低温热处理法能耗低、设备简单且经济实惠,已经广泛运用到烟气中二[恶]英的降解,针对固相中二[恶]英的降解效率也可以稳定达到95.0%以上,可以考虑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催化剂、阻滞剂等)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置效率。4 结论与展望热处理法较其他方法更适合规模化处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其中低温热处理以低能耗、低成本且二[恶]英降解效率高的特点更符合“低碳减排”要求。不同的热处理技术各具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来大规模处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