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0-30
新型厕所系统及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尹文俊, 于振江, 徐 悦, 庾汉成, 邓春燕, 何江涛, 褚华强, 张亚雷, 周雪飞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1-7. 
摘要 ( 1810 )   PDF(pc)(1662KB) ( 9387 )   PDF(mobile)(1662KB) ( 2 )   收藏
传统“水冲式厕所+污水处理厂”的粪污处置模式不仅浪费和污染水资源,也阻止了氮磷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因此,研发具有“人性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的新型厕所技术是改善如厕卫生与实现能源回收的发展方向。介绍并分析了微水冲厕所技术、免水冲厕所技术、循环水冲式厕所技术及前沿概念厕所处理技术的运行原理、优缺点和研究现状,并对厕所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活垃圾分类的国内外对比与分析
张 黎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8-12. 
摘要 ( 2030 )   PDF(pc)(676KB) ( 9344 )   PDF(mobile)(676KB) ( 4 )   收藏
针对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从管理体制和理念、法律法规、垃圾成分和分类方式、分类系统建设、宣传教育和激励机制5个方面,与发达国家进行详细对比和分析总结;建议从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完善作业管理和考核评价指标、因地制宜循序推进、加大投入建设垃圾分类系统、加强全面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等方面推动我国生活垃圾分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酸洗处理对浓缩灰中可溶盐及重金属分离效果研究
王建伟, 向 瀚, 陈春霞, 纪 涛, 张曙光, 朱雁鸣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13-17. 
摘要 ( 1581 )   PDF(pc)(659KB) ( 9310 )   PDF(mobile)(659KB) ( 0 )   收藏
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在高温熔融处理过程中布袋除尘系统产生的浓缩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浓缩灰中可溶盐及重金属的浓缩效果,考察了液固比和Ca(OH)2添加量对浓缩灰中可溶盐及重金属酸洗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缩灰中可溶盐Na、K、Cl及重金属Cd、Pb、Zn、Cu含量分别是原灰的5.89、5.03、3.50、30.50、26.17、15.57、14.05倍。原灰和浓缩灰的平均粒径分别为44.55、13.96 μm,比表面积分别为0.611、1.990 m2/g;对浓缩灰进行酸洗,分离可溶盐Na、K、Cl及重金属Cd、Pb、Zn、Cu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在pH为4条件下,液固比为3:1,Ca(OH)2添加量为3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添加剂及抑制剂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李 瑜, 侯凤兰, 王 璇, 刘盛林, 刘德江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18-21. 
摘要 ( 1668 )   PDF(pc)(573KB) ( 9284 )   PDF(mobile)(573KB) ( 0 )   收藏
厌氧消化处理餐厨垃圾已成为餐厨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为探索加入添加剂对其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设置了4个试验组:以不加添加剂的餐厨垃圾为对照,研究了添加膨润土、铁盐及活性炭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气量、甲烷含量以及BOD5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能显著提高餐厨垃圾的产气量及VS产气率,还可显著提高餐厨垃圾BOD5的去除率。3种添加剂效果的大小顺序为添加膨润土> 添加铁盐>添加活性炭。同时还探索了3种抑制剂对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加入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餐厨垃圾的产气量,氨氮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次为硫化氢,再次为Na+,产气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47.8%、 42.6%和32.4%。添加剂和抑制剂对沼气中甲烷含量(体积分数)的影响均不大,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焚烧富余处理能力腾退填埋场库容的研究——以南方某市为例
尧文元, 李亚静, 张俊文, 黄亚玲, 陈 华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22-25. 
摘要 ( 1755 )   PDF(pc)(585KB) ( 9250 )   PDF(mobile)(585KB) ( 3 )   收藏
以南方某市为例,对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富余处理能力腾退填埋场库容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经过对填埋场工程条件、环境污染防治条件、陈腐垃圾特性和焚烧厂主要技术条件的分析,认为利用焚烧富余能力掺烧陈腐垃圾腾退填埋场库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根据填埋场相关数据和预计焚烧富余处理能力进行测算,预计可腾退的库容满足规模经济的要求,释放的库容可用于焚烧发电处理产生的飞灰固化物的填埋和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初步测算对比说明利用焚烧富余能力腾退填埋场库容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治理模式探析——以武汉JS街为例
赵频, 张旭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26-30. 
摘要 ( 1622 )   PDF(pc)(713KB) ( 9298 )   PDF(mobile)(713KB) ( 1 )   收藏
以湖北省武汉市JS街社区为例,探讨了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所采用的专业企业智能分类模式。研究发现:专业企业智能分类投放治理模式是一种政府主导、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居民积极配合三位一体的系统。这一系统从硬件引入和服务提供2个方面对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进行治理。尽管该系统的运作对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意识和行动有提升,但也存在系统运作缺乏配套的接续机制、服务人员的高负荷工作难以保证高质量服务的持续性、分类投放管理主体衔接失调、居民参与被动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为通过与环卫系统及环保系统实现对接、与再生资源系统实现两网融合完善接续机制、吸收志愿组织或志愿者降低工作负荷、加强沟通提高分类投放管理主体的协同管理能力、加强立法等约束机制以完善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奖惩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发电厂锅炉炉体外表面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赵正萍, 严江萍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31-33. 
摘要 ( 1647 )   PDF(pc)(566KB) ( 9263 )   PDF(mobile)(566KB) ( 1 )   收藏
阐述了锅炉炉体外表面温度的计算公式,运用先假设再校核的原则得出炉体外表面温度的影响因素有保温材料的种类、保温材料的厚度、炉体所处的环境温度、导热系数、炉体长度,垃圾发电厂锅炉本体保温材料的种类有硅酸铝纤维棉、岩棉、玻璃棉,并对此进行了详细比较,硅酸铝纤维棉相较于岩棉、玻璃棉有低导热率、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性价比高。结合国内某垃圾发电厂进行实际案例分析,采用硅酸铝纤维棉作为保温材料,厚度为220 mm,经过计算及实际运营数据显示炉体外表面温度无超温现象,如厚度再增加,经济性较低。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以数据计算配以图表分析得到了保温材料的厚度、环境温度、导热系数、炉体长度对炉体外表面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上升,炉体外表面温度将大幅上升。保温材料中水分上升使得导热系数升高将急剧加大炉体外表面温度。炉体长度变长,炉体外表面温度有下降趋势,影响甚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农村生活垃圾二级转运模式研究
王雪峰, 杨 芳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34-40. 
摘要 ( 1591 )   PDF(pc)(1324KB) ( 9337 )   PDF(mobile)(1324KB) ( 0 )   收藏
农村生活垃圾转运是实现城乡统筹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整体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投资效益和运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综合考虑转运站建设运营成本、运输成本及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筹下的农村生活垃圾二级转运站选址数学规划模型,并在分析临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二级转运站设置原则。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验证了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热值分析
王延涛, 曹 阳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41-44. 
摘要 ( 1898 )   PDF(pc)(461KB) ( 9325 )   PDF(mobile)(461KB) ( 3 )   收藏
在收集和整理大量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多个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热值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不同地区、运营时间以及工业发展水平等对焚烧厂生活垃圾热值的影响。分析发现: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热值逐年增加;不同地区的生活垃圾热值差别明显,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工业增加值较高的城市其生活垃圾热值也相对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及减排思考
仲 璐, 胡 洋, 王 璐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45-48. 
摘要 ( 1771 )   PDF(pc)(492KB) ( 9496 )   PDF(mobile)(492KB) ( 3 )   收藏
介绍了我国的碳市场建设情况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并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进行了针对性分析,讨论了生活垃圾管理全过程中的减排策略,并提出以垃圾分类源头控制、优化收运系统、改变主要处理方式、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以及培养低碳意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等适合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理低碳优化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芬顿氧化+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晚期垃圾渗沥液的试验研究
张美兰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49-52. 
摘要 ( 1657 )   PDF(pc)(533KB) ( 9222 )   PDF(mobile)(533KB) ( 0 )   收藏
采用芬顿+活性炭联合工艺对晚期垃圾渗沥液进行处理,考察反应pH、H2O2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反应时间、活性炭投加量对垃圾渗沥液COD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芬顿法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4,[H2O2]为1.70 g/L,[Fe2+]为1.21 g/L,反应时间为1.0 h,此时COD 最大去除率为71.3%。活性炭法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4,活性炭投加量为4 g/L,反应时间1.5 h,此时COD最大去除率为55.2%。芬顿+活性炭联合工艺对晚期垃圾渗沥液COD去除总效率为85.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焚烧厂渗沥液浓缩液回用技术研究
冯淋淋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53-56. 
摘要 ( 1660 )   PDF(pc)(913KB) ( 9238 )   PDF(mobile)(913KB) ( 1 )   收藏
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沥液浓缩液回用工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浓缩液用于制浆对半干法脱酸系统的影响,以及浓缩液用于飞灰螯合稳定化对重金属浸出的影响。与工艺水制浆相比,浓缩液制浆提高了半干法对HCl和SO2的脱除效率,且脱酸性能更稳定;用浓缩液取代工艺水用于飞灰螯合稳定化,在螯合剂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飞灰的重金属浸出浓度没有异常波动。结果表明焚烧厂浓缩液消纳可用于半干法制浆和飞灰螯合稳定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沥液处理工程实例分析
闵 涛, 姚 琴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57-59. 
摘要 ( 1630 )   PDF(pc)(426KB) ( 9310 )   PDF(mobile)(426KB) ( 0 )   收藏
以浙江省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沥液处理工程为实例,介绍了垃圾渗沥液的处理工艺。该工程采用“预处理+厌氧+MBR+NF/RO双膜法”处理工艺,渗沥液处理规模为800 t/d,浓液采用物料膜和高压膜进一步处理,提高原水回收率,剩余浓水用于回喷入炉等,产水回用至循环水系统从整体上达到渗沥液“零排放”标准。通过分析得出,传统的“预处理+厌氧+MBR+双膜法”处理工艺在各阶段能降低垃圾渗沥液中的污染物浓度,其在渗沥液处理市场仍有较大的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BR鼓风曝气系统节能技术应用和评估
罗文涛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60-63. 
摘要 ( 1570 )   PDF(pc)(774KB) ( 9256 )   PDF(mobile)(774KB) ( 0 )   收藏
针对传统MBR系统鼓风曝气系统普遍耗能较高的问题,通过对MBR鼓风曝气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在不影响MBR系统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最终设计出更为节能环保的MBR鼓风曝气系统,从而实现渗沥液处理节能降耗,并评估其应用在成本和能耗上的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好氧填埋场通风系统设计研究
杨 旭, 刘 岩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64-68. 
摘要 ( 1645 )   PDF(pc)(1160KB) ( 9323 )   PDF(mobile)(1160KB) ( 1 )   收藏
准好氧填埋场的通风系统(包括渗沥液导排系统、垂直导气系统和旁路导气系统)是准好氧填埋场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设计与施工的好坏对于提高通风量、扩大好氧区域和加速堆体稳定化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准好氧填埋与传统填埋、好氧卫生填埋的结构设计不同点,以西南地区某准好氧填埋场为例,阐述了渗沥液导排系统、垂直导气系统和旁路导气系统的设计要点,并对比了准好氧填埋场与卫生填埋场的特征,为准好氧填埋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水回用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应用
李志华, 俞晓阳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69-71. 
摘要 ( 1644 )   PDF(pc)(860KB) ( 9280 )   PDF(mobile)(860KB) ( 0 )   收藏
焚烧厂产生的渗沥液经处理后的中水和市政污水厂中水可回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循环冷却水。以苏州某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分析了中水回用对循环水系统造成的影响,确定了中水与新鲜地表水的合理配比,成功实现了渗沥液中水及市政中水回用于焚烧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减少了地表水的消耗并降低了企业用水成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建筑垃圾模块化处理模式
陈 冰, 胡 洋, 王 璐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72-76. 
摘要 ( 1550 )   PDF(pc)(524KB) ( 9262 )   PDF(mobile)(524KB) ( 0 )   收藏
通过对建筑垃圾通用处理模式和模块化处理模式的全过程分析,构建建筑垃圾处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采取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体系中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建立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量化评价指标。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通用处理模式和模块化处理模式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69.92和73.67,结果表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块化处理模式工艺流程比通用模式处理工艺流程效果更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港综合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堆体稳定性理论评估研究
朱文明, 张 军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77-81. 
摘要 ( 1624 )   PDF(pc)(1331KB) ( 9280 )   PDF(mobile)(1331KB) ( 1 )   收藏
南方湿润性气候使得沿海填埋场易受渗沥液产生量大、堆体水位高和堆体稳定控制难等问题影响。其中堆体稳定攸关库区运营安全,需要特别关注。针对老港综合填埋场生活垃圾库区进行剩余库容测算、堆体安全监测和评估,主要评估现状堆体边坡、后续堆高所形成的堆体边坡和地基稳定性,根据评估结果得出,主水位上升显著降低堆体沿地基的稳定及内部稳定,其高度直接影响了后续填高安全,滞水位埋深上升会引起垃圾堆体浅层和后续填高堆体滑动。建议尽快开展现状垃圾堆体中渗沥液水位勘查及垃圾强度参数测试工作,新增堆体渗沥液水位测量及垃圾堆体表面水平位移测量,及时采取相关水位控制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达探测技术在水葫芦监测中的应用
刘 婕, 董 波, 崔礼克, 凌小佳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82-85. 
摘要 ( 1594 )   PDF(pc)(544KB) ( 9273 )   PDF(mobile)(544KB) ( 0 )   收藏
以上海市苏州河为例,分析了水葫芦监测预警现状,从入射仰角、频率、俯仰波束以及应用环境等方面对雷达探测技术在水葫芦监测中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选择2种频率(24、75 GHz)雷达样机对水葫芦、绿草、矿泉水瓶、泡沫板、芭蕉叶进行原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雷达探测技术应用于水葫芦在线监测是可行的,对于不同电磁特性的目标探测物能够有效区分,探测雷达探测性能与目标属性以及目标探测凸出离水面高度有关,与水面齐平及水下部分目标探测物无法识别。实际应用中建议选用有35、75 GHz等商业应用的频段雷达,并应通过建立水葫芦电磁特性数据库,提升雷达探测设备性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所经验公式在垃圾填埋场防洪计算中适用性研究——以黄土高原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
郜军辉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86-88. 
摘要 ( 1783 )   PDF(pc)(625KB) ( 9337 )   PDF(mobile)(625KB) ( 3 )   收藏
选用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黄土高原区6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分别采用考虑暴雨参数的水科所公式和仅考虑汇水面积的公路所公式,计算截洪沟50 a一遇洪峰流量,公路所公式计算结果偏小。由于公路所公式没有考虑填埋场建设地暴雨参数,且未提供100 a一遇洪峰流量计算的相关参数,无法有效指导相应的工程设计,建议结合水利电力科学研究所经验公式或其他公式进行截洪沟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谷型填埋场周边截洪沟设计方法研究——以南京某垃圾填埋场三号库周边截洪沟的设计为例
余 毅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89-92. 
摘要 ( 1773 )   PDF(pc)(827KB) ( 9164 )   PDF(mobile)(827KB) ( 0 )   收藏
以南京某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三号库区为例,对该库区周边截洪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分别采用公路科学研究所经验公式、公路科学研究所简化公式、水利电力科学研究所经验公式和有降雨资料的公路科学研究所公式计算该库区周边汇水面积的洪水水量并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并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和经济成本,最终确定采用水力电力科学研究所经验公式,并根据其计算的洪水水量设计出截洪沟尺寸。考虑极端天气的暴雨强度,对截洪沟增设了0.3 m的超高高度。经近4 a的运行证明,该设计方案符合现场运行情况、方案科学可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危废填埋库区边坡稳定及地基变形分析
刘晓峰, , 梁志冉, , 张 倩,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5):  93-96. 
摘要 ( 1595 )   PDF(pc)(1536KB) ( 7581 )   PDF(mobile)(1536KB) ( 1 )   收藏
建立填埋库区不同方向剖面的边坡稳定计算模型,运用SLOPE/W软件的Bishop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从而确定其经济安全的边坡坡度。对库区实际运营不同阶段的地基变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探讨了地基差异沉降对基底HDPE膜拉伸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变形主要发生在填埋加载阶段,封场后地基固结变形的影响不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