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工程 ›› 2024, Vol. 32 ›› Issue (4): 9-16.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4.002
垃圾焚烧飞灰及其固化/稳定化产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估
田 伟,陈 琮,彭 莉,陈玉成
- 1. 重庆市市政环卫监测中心;2. 西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Pollu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of Waste Incineration Fly Ash and its Solidified / Stabilized Products
TIAN Wei, CHEN Cong, PENG Li, CHEN Yucheng
- 1. Chongq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onitoring Centre;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摘要: 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置是垃圾焚烧污染控制的关键环节。选取典型垃圾焚烧厂的飞灰及其固化/稳定化产物,对比分析飞灰固化/稳定化前后的重金属含量、形态、浸出特性及微观形貌的变化,同时采用潜在环境风险评价法和环境风险指数法来评估固化/稳定化处理前后重金属的污染风险差异。结果表明:重庆市垃圾焚烧飞灰中Zn、Pb和Cu含量较高,尤其是Pb的浸出毒性达到标准限值的80.8倍,且Pb、Cu、Zn、As和Hg显示出较强的迁移性;固化/稳定化处理显著降低了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和迁移性,但Pb的浸出毒性仍超标;环境风险评估表明,固化/稳定化处理后飞灰的环境污染风险显著降低,但Pb和Cd的处理效果仍需改进。研究成果可为飞灰处置技术优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1] | 吕烨佳, 张 佳, 岳 阳, 钱光人. 焚烧飞灰深度资源化技术进展及展望(封面文章)[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4): 1-8. |
[2] | 胡翔宇, 张 胜, 刘 丽, 赵海瑞, 闫洋洋. 农村生活有机垃圾堆肥对土壤-红皮萝卜系统的影响及生态安全风险评价[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4): 44-50. |
[3] | 陈 璐, 杨德坤, 龙吉生. 一体化烟气净化工艺对生活垃圾焚烧厂多污染物协同脱除特性的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4): 51-57. |
[4] | 王延涛, 龙吉生, 秦 峰.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参数与焚烧负荷变化的统计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4): 58-62,71. |
[5] | 黄 华, 黄正鹏, 沈元鹏, 李 浓. 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全量化处理技术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4): 78-82. |
[6] | 邹 昕. 中国垃圾焚烧标准回顾与分析(封底文章))[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4): 97-104,111. |
[7] | 段盼巧, 刘晶昊, 白良成. 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可靠性评价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4): 112-116. |
[8] | 李俊成, 毛梦梅, 龙吉生. 掺烧污泥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的影响——以某污泥协同焚烧项目为例[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3): 54-58. |
[9] | 陈海军, 许 睿, 赵景才, 龙吉生. 垃圾焚烧发电厂变频给水泵运行改造节能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3): 59-63. |
[10] | 邱清文. 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土力学特性[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3): 84-89. |
[11] | 邓飞飞, 张栋棚, 郑仁栋, 周纬南, 吴迪迪, 吕媛媛. 杭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3): 90-93. |
[12] | 王天娇, 李 敏, 王 乾, 苗宪宝, 徐 林, 李义华. 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及污水处理中长时间碳排放水平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2): 75-84. |
[13] | 陆广博, 罗院生, 艾 扬, 李 松. 北京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应急处置涉疫生活垃圾案例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1): 45-49. |
[14] | 刘天璐, 张艳春, 刘 强, 秦 谋, 李 浩, 张 君.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冷顶电熔融技术应用探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1): 50-56. |
[15] | 李唯实, 文卓钰, 李 丽, 闫大海, 黄启飞. 热处理法降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二噁英的技术现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1): 128-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