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8
上一期   
热化学处理与烟气污染控制
大比例掺烧典型工业固废对生活垃圾焚烧炉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戚晓波, 易 鹏, 马云峰, 林晓青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1-1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1
摘要 ( 235 )   PDF(pc)(9027KB) ( 45 )   PDF(mobile)(9027KB) ( 1 )   收藏
以绍兴市生活垃圾(MSW)和工业固废(ISW)为研究对象,充分聚焦生活垃圾焚烧系统大比例掺烧工业固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实验室模拟研究和实际焚烧系统掺烧试验详细研究了二者的基础理化特性、燃烧特性差异及掺烧比影响,以及掺烧后对灰渣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理化特性差异明显,工业固废组分更为单一,以纺织废物为主(22.9%~72.0%),热值(9 121.2~14 975.8 kJ/kg)和挥发分比例(44.9%~71.8%)更高,其掺烧所引入的S和Cl等污染元素将为后续烟气污染物治理带来一定挑战。燃烧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工业固废纺织类占比较大,造成了其着火温度较高,但燃尽温度与着火温度的温差较小,即点燃后燃烧反应迅速且时间较短。系列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的最佳掺烧比为1.00∶1.35,相应着火温度、燃烧速率温度和燃尽温度均低于生活垃圾,可燃性指数C(2.73×10-5 %·min-1·℃-2)和燃烧特性指数S(4.34×10-8 %2·min-2·℃-3)亦达到最高水平。在实际生活垃圾焚烧炉运行中,大比例掺烧工业固废(MSW∶ISW=1∶1)和提高工业固废掺烧比(MSW∶ISW=1.0∶1.5)会提高炉渣热灼减率,显著扩大水平烟道和布袋飞灰粒径,降低飞灰熔融特征温度,且S/Cl污染元素增多会导致钙剂吸收剂用量剧增造成飞灰增容现象。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生活垃圾焚烧系统大比例协同处置工业固废的稳定运行及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全流程的生活垃圾焚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付 铠, 白 旭, 史佳雨, 钱鑫鑫, 刘 璐, 周亚倩, 王鹤立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12-1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2
摘要 ( 33 )   PDF(pc)(993KB) ( 5 )   PDF(mobile)(993KB) ( 0 )   收藏
焚烧处理是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在焚烧过程中会排放一定的温室气体。以北京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为例,基于全流程对生活垃圾焚烧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表明:吨生活垃圾焚烧排放温室气体的CO2当量强度约为0.55 t。吨生活垃圾焚烧的碳储存约为0.32 t,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碳减排潜力。从生产环节来看,处理阶段和处置利用阶段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99.00%,其中在处理阶段CH4、N2O两类温室气体的贡献率为10.81%。经过计算,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上网预计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每年可以减少9.984 21×107 t,减污降碳效果显著,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热重分析的活性炭氧化反应的实验研究
易 超, 陈军武, 何志刚, 孟 骏, 陈迈微, 刘少俊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19-2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3
摘要 ( 21 )   PDF(pc)(2863KB) ( 3 )   PDF(mobile)(2863KB) ( 0 )   收藏
基于活性炭/焦的烟气二氧化硫脱除技术,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可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资源化利用。然而,污染物脱除过程中的放热使得活性炭床层的温度高于烟气温度,易引发事故,因此研究活性炭的氧化反应对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燃温度(SIT)和初始氧化温度(PIO)来表征活性炭样品的氧化反应,利用热重法从粒度、升温速率、氧含量、制备原料以及金属氧化物对不同活性炭样品的氧化反应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DSC曲线得到的SIT值与PIO值略高于TG曲线,对于实际运行而言,建议采用TG法评估活性炭的氧化反应。升温速率的提高将抑制活性炭的氧化,表现为PIO值和SIT值同时升高,且升温速率对SIT值的影响更大;烟气氧含量的增加对活性炭的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PIO值和SIT值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氧含量对PIO值的影响更大;煤与椰壳混合制备的活性炭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氧化反应的能力,且金属氧化物会促进煤与椰壳混合基活性炭的氧化反应,其中氧化钒的促进最为显著,PIO值和SIT值分别下降了132 ℃和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分选与资源化利用
改性牛骨粉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苯酚性能研究
孟 娜, 秦传玉, 张成武, 张 慧, 辛思怡, 赵 薇, 赵 妍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28-3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4
摘要 ( 20 )   PDF(pc)(15634KB) ( 3 )   PDF(mobile)(15634KB) ( 0 )   收藏
通过碳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技术具有高效、可控、选择性活化等特点。但目前已有的碳基材料(以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刚石为主)大部分制备条件苛刻、工艺复杂、不易规模化生产、环境应用费用高昂且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生物炭因制备简单、成本低、具有可调节的比表面积和大量的表面官能团而在环境催化领域备受关注。本研究以牛骨粉和乙磺酸钠盐为原料,通过高温煅烧法成功制备N掺杂牛骨粉生物质炭(BBC-N0.005),牛骨粉由动物鲜骨制作,其含有胶原蛋白、碳含量高、含磷丰富,为提高催化性能提供了充足的碳源和天然掺杂元素。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BBC-N0.005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以降解苯酚,同时探究不同因素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及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N掺杂质量比仅为0.005时,BBC-N0.005/PMS体系在30 min内即可实现苯酚的有效去除;该体系在pH为3.00~11.00范围内降解率均可达到80%以上,具有良好的pH适用范围。BBC-N0.005/PMS体系中主要活性物种为SO4?-、?OH和1O2,BBC-N0.005表面的吡啶氮和石墨氮是活化PMS的主要活性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排水管渠污泥处理技术研究及工程设计
孙亚全, 杨 雯, 吴 琼, 杨 潞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38-4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5
摘要 ( 19 )   PDF(pc)(8805KB) ( 7 )   PDF(mobile)(8805KB) ( 0 )   收藏
随着城市的发展,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排水管渠清淤污泥的出路问题逐渐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也成为城市面临的难题。对我国多个管渠污泥处理站进行调研,并分析其采用的工艺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某管渠污泥处理站为例,结合项目自身特点,采用对下游污水处理厂影响较小的“预处理+多级分离+机械脱水”联合处理工艺。处理后共产生4种渣料,分别为粒径≥100.0 mm的砖块、石头、树根、塑料等;粒径为3.0~<100.0 mm的石块、塑料、浮渣等,含水率为11.4%;粒径为0.2~<3.0 mm的砂、有机物等,含水率为21.8%;粒径<0.2 mm的粉砂,含水率为25.7%。按满负荷运行进行测算,单位运行成本为75.53元/t。同时,总结了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排水管渠污泥处理项目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高值化利用
颗粒活性炭电极耦联间歇供电强化城镇有机固废厌氧产甲烷
潘佳禹, 李 美, 李 杨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42-49,54.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6
摘要 ( 19 )   PDF(pc)(5840KB) ( 3 )   PDF(mobile)(5840KB) ( 0 )   收藏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对扩散传质依赖低,在含固率高、氨氮胁迫的城镇有机固废厌氧消化工程中,可以作为额外的产甲烷途径。然而,已知能参与DIET的电营养型产甲烷菌不具备导电菌毛或外膜细胞色素,胞外电子需跨越电惰性的细胞膜进入胞内,才能参与CO2还原过程。有研究表明,低压电刺激可改善膜结合蛋白的导电性,但效果主要集中在阴极富集的生物膜,且持续供电会造成能耗过高,不利于大规模工程化应用。本研究将颗粒活性炭填充电极与间歇供电耦联,探究其对城镇有机固废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填充电极能够将电场影响从阴极拓展至其表面,使产甲烷能力提高了26%;通过循环伏安扫描利用Randles-?ev?ík方程计算微生物膜的电子转移系数,发现活性炭表面微生物相比反应器中污泥提高1倍以上;活性炭在间歇供电时能够保留部分电场影响,闭路运行阶段活性炭表面生物膜对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电化学傅里叶红外光谱的电信号响应更强;通过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投加颗粒活性炭作填充电极能够富集更多和DIET相关的产甲烷古菌,如Methanospirillum在活性炭上的相对丰度(39.86%)远高于对照组(21.45%)。活性炭耦联间歇供电时,开路运行使Methanospirillum的相对丰度从39.86%降低至25.8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扬州家庭厨余垃圾重金属赋存特征与风险评价
夏 青, 徐孝健, 张虞婷, 周呈亚, 刘海春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50-54.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7
摘要 ( 172 )   PDF(pc)(1269KB) ( 16 )   PDF(mobile)(1269KB) ( 0 )   收藏
以扬州不同区域(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的5个小区1 a内的家庭厨余垃圾样品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厨余垃圾中重金属As、Cd、Cu、Ni、Pb、Zn的浓度,探索厨余垃圾作为堆肥原料的适用性并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Ni、Cd、Pb、As 浓度相对较低,Cu和Zn浓度相对较高,最大值分别为6.35、0.68、2.81、0.49、26.1、58.2 mg/kg。通过对比分析,厨余垃圾中As、Pb、Cd含量远低于NY/T 525—2021有机肥料的限值,Pb、Cd、Ni、Cu、As含量亦远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第二类用地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表明扬州厨余垃圾宜作为堆肥原料。根据Ha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计算得到厨余垃圾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0.45,表明家庭厨余垃圾由 Cd、As、Pb、Cu、Ni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作为堆肥原料得到的有机肥料施用于园林绿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洛碛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工程应用探究
刘 彬, 张 森, 王立彤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55-63.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8
摘要 ( 22 )   PDF(pc)(5740KB) ( 6 )   PDF(mobile)(5740KB) ( 0 )   收藏
干式厌氧发酵技术是处理厨余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同时具有较低的能耗和环境影响。在重庆洛碛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中,通过设备引进和技术开发,卧式推流单轴搅拌干式厌氧发酵成套技术应用成功,获得重要技术进展。在2024年的连续运行中,各单元运行稳定高效,工艺参数平稳控制,获得了大量的技术数据。日均单位垃圾产气量为119.06 m3/t,日均容积产气率为5.44 m3/m3,沼气组分稳定在55%~65%;有效控制脱水残渣的产生量和含固率,脱水残渣量/进料量始终控制在40%以下;沼液量少,沼液的含固率稳定低于1%。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干式厌氧发酵技术的关键控制指标:进料挥发性固体负荷(以VS计)平均值为10.50 kg/(m3·d);挥发性固体分解率平均值为77.39%;单位分解的挥发性固体产甲烷量(以VS计)平均值为472.58 L/kg。目前,我国高含固率垃圾物料的厌氧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备,项目运行中大部分不能达标达产,本研究可为我国干式厌氧发酵工艺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也可为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在我国厨余垃圾领域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处理过程衍生污染控制
广西河池地区砒霜厂旧址污染土壤砷、锑稳定化研究
刘继东, 龙吉生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64-70,7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9
摘要 ( 18 )   PDF(pc)(1035KB) ( 4 )   PDF(mobile)(1035KB) ( 0 )   收藏
土壤中的砷、锑因具有较强的迁移特性,其稳定化治理一直是土壤修复行业的难点。以广西河池地区7个砒霜厂旧址砷、锑污染土壤作为样本开展砷、锑稳定化效果试验,探究稳定化药剂对土壤pH,土壤中砷、锑浸出行为以及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稳定化材料投加量为10~70 g/kg的条件下,土壤样品的pH可维持在7.73~8.22;土壤中砷和锑的稳定效率分别为65.4%~100.0%和91.0%~99.7%;土壤中砷、锑赋存形态中占比最大的为残渣态,均超过70.0%,占比最小的为非专性吸附态(0~9.4%);土壤中砷、锑的稳定化过程也是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无定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之间的转化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高浓度砷、锑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连市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项目不同产水标准工艺设计
石 欢, 李 强, 刘一夫, 肖杨依, 陈玉婷, 岳 磊, 李梦雅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71-7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0
摘要 ( 12 )   PDF(pc)(1033KB) ( 4 )   PDF(mobile)(1033KB) ( 0 )   收藏
大连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污水处理站项目设计出水部分回用、部分排放。其中,回用部分水质满足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要求,排放部分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渗滤液处理主体工艺为“预处理+厌氧+外置式MBR+纳滤+反渗透”,浓缩液处理采用“物料膜减量化+回喷”工艺。项目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出水稳定达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渗滤液全量处理中蒸发尾气异味及膜设备堵塞问题控制方案——以深圳市下坪环境园为例
李 强, 李晓旭, 孟 了, 陈玉婷, 刘一夫, 陈 刚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77-83.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1
摘要 ( 19 )   PDF(pc)(7039KB) ( 5 )   PDF(mobile)(7039KB) ( 0 )   收藏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挑战,特别是雨季渗滤液激增的问题,保障环境园区的稳定运行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在深圳市下坪环境园新建渗滤液扩能改造项目,其渗滤液设计处理规模为1 200 m3/d,采用 “均化池+两级A/O-MBR+纳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并采取“减量+浸没燃烧蒸发”技术处理浓缩液,实现全量化处理,有效减轻了园区的环境压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蒸发尾气存在异味、膜设备堵塞影响处理效率等问题,采取了优化设计工艺、改进设备配置等措施,优化后的尾气处理工艺为“蒸发器燃烧+碱洗喷淋塔+升温+布袋除尘+植物液喷淋”,并在纳滤浓缩液进入减量化系统前增加“混凝沉淀+过滤系统”工艺,以有效去除一部分大分子有机物,确保了膜系统的稳定运行,并有效解决了蒸发尾气异味严重的问题。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园区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生活垃圾填埋与二次污染控制
生活垃圾填埋场原位好氧稳定技术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进展
夏 旻, 吴 军, 余书瑶, 陈轶凡, 潘周志, 吉心瑶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84-94.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2
摘要 ( 23 )   PDF(pc)(809KB) ( 16 )   PDF(mobile)(809KB) ( 0 )   收藏
原位好氧稳定技术是生活垃圾填埋场中低强度开发的预处理技术之一,作为其核心技术体系的气体和液体系统技术理论和工艺设计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工程应用总结缺乏系统性。基于此,对填埋场原位好氧稳定技术气体和液体系统工艺设计和工程应用技术开展调研,对气体系统井网分布形式、曝气及抽气量计算和液体系统中渗滤液收集、回灌及处理系统等工艺设计方法及工程案例应用实践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填埋场快速通风预处理的工艺设计及探索
元妙新, 葛恩燕, 占 升, 徐华锺, 陈 欢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95-10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3
摘要 ( 17 )   PDF(pc)(1874KB) ( 7 )   PDF(mobile)(1874KB) ( 0 )   收藏
生活垃圾填埋场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填埋垃圾稳定化周期长,在其降解过程中仍将持续产生渗滤液、填埋气,存在较大风险,近年来可彻底消除存量垃圾风险且可腾出土地资源的开挖筛分资源化技术愈发受到市场青睐。伴随垃圾开挖筛分产生的填埋气安全、环境风险是该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提出的快速通风预处理技术可快速削减垃圾堆体中填埋气污染负荷,有效保障垃圾安全开挖、减小异臭味影响,且该技术具备快速建井、快速安装及转移等特点,与开挖施工的匹配性好。通过开展现场试验,优化其工艺运行参数设计并验证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7 d的快速通风预处理,可实现垃圾堆体中甲烷浓度<2.5%,抽提尾气处理后满足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值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型简易垃圾填埋场开挖筛分工艺流程分析和参数确定——以浙江某小型简易垃圾填埋场为例
施至理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102-109.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4
摘要 ( 12 )   PDF(pc)(3644KB) ( 7 )   PDF(mobile)(3644KB) ( 0 )   收藏
小型简易垃圾填埋场的填埋量较小,项目通过场地调查后明确采用“开挖筛分+轻质物外运焚烧+腐殖土回填”的主要处理工艺,彻底整治污染并释放土地资源。开挖筛分过程中的筛分规模和工期主要取决于后端焚烧厂接收筛上轻质可燃物的能力,可回收物的存储空间依据其在垃圾中的比例和清运频次进行确认,晾晒场地空间按照存储3 d垃圾开挖量布置,筛分车间的大小根据筛分规模来确定。垃圾开挖区域控制在1 000 m2,采用分步(层)和接力开挖法进行施工。晾晒后的垃圾含水率降低至30%~40%,采用多级高效垃圾综合分选设备分选并分类处理,场地治理完毕后还需对开挖区域进行治理后评估和跟踪监测,保障场地的最终利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竖向改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沉降研究
张宗建, 周 锋, 卜庆国, 张 姣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110-11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5
摘要 ( 208 )   PDF(pc)(5114KB) ( 33 )   PDF(mobile)(5114KB) ( 8 )   收藏
以Swoers等沉降经验模型为基础,结合浙江大学针对高厨余的生活垃圾特性给出的中国生活垃圾堆体沉降计算方法,计算了竖向改建生活垃圾填埋场主、次压缩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对实际项目进行沉降监测,并分析了其压缩沉降特性。同时,收集了不同防渗材料力学特性,分析防渗材料在竖向改建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应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主压缩沉降历时较短,而次压缩沉降历时长达30~50 a;压缩沉降与下层生活垃圾堆体深度、飞灰堆体高度呈非线性正比关系,随着深度和高度的增加,沉降速率变小。垃圾堆体堆填坡比是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飞灰堆体坡度缓于1∶3,以保证防渗衬层拉伸应变小于10%。在采取双向土工格栅、缓冲层等工程措施的情况下,可采用HDPE膜、土工布等材料组合为竖向改建的防渗衬层,不建议在竖向改建中使用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黏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用技术与实践优秀案例
滕州市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项目
李 涛, 邓 涛, 宋全振, 王向东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117-119. 
摘要 ( 13 )   PDF(pc)(6135KB) ( 6 )   PDF(mobile)(6135KB) ( 0 )   收藏
山东省滕州市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项目(图1)始建于2018年,分批次高标准建成3座垃圾分类互动(移动)体验馆、2处科普公园和一批多功能科普驿站,总建筑面积约10 770 m2。基地集科普宣传、实践应用、创新研发、教学培训、体验感知及技术推广于一体,成为一个开放、共享、立体的综合性宣教平台,解决了传统垃圾分类宣教基地不同程度上存在的空间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丰富、运营维护费用高等弊端。基地年均开放320 d,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 000余场次,接待青少年等各类公众群体达100余万人次。基地被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命名为“山东省省级环保科普基地”,其垃圾分类宣教成果作为典型案例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全省进行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市富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易腐垃圾处置项目
柳 青, 仲 璐, 张 黎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120-122. 
摘要 ( 12 )   PDF(pc)(3609KB) ( 6 )   PDF(mobile)(3609KB) ( 0 )   收藏
随着第 19 届杭州亚运会的召开和特大城市格局的形成,杭州迎来了人口净增长期,为解决易腐垃圾急速增加问题,杭州市按照《浙江省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行动计划》(浙政办发〔2015〕98号)要求,加快推动全市易腐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富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易腐垃圾处置项目(图1)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位于富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渌渚镇阆坞村,用地2.26 hm2,建筑面积12 415.96 m2,总投资16 800万元。建设主体单位为杭州市富阳区城市管理局,生产工艺由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项目于2020年正式开工,2021年竣工验收后投入使用;采用BOT方式运作,设计易腐垃圾处理规模为300 t/d,处理工艺为“预处理+CSTR厌氧发酵+沼气利用+污水处理+臭气处理”,采用的两相、连续、湿式、中温厌氧消化技术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易腐垃圾。该项目同时具备智慧控制、绿色建筑、科普宣传等优势。厂房建筑由中国美院设计,外观融合富阳“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区域特色,并配置资源回收利用双碳环保科普展厅,已作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被富阳区教育局和科委授予科普基地称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慈溪市餐厨/厨余垃圾协同处置项目
王慧慧, 朱华伦, 郭明龙, 黄安娜, 连宋剑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123-125. 
摘要 ( 17 )   PDF(pc)(4835KB) ( 5 )   PDF(mobile)(4835KB) ( 0 )   收藏
慈溪市餐厨/厨余垃圾协同处置项目(图1)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镇半掘浦九塘闸西侧中部垃圾填埋场,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面积2 hm2,由慈溪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管、慈溪开诚有机固废处理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特许经营期25 a。2016—2020年项目先后完成200 t/d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解决了慈溪市餐厨/厨余垃圾收运处置中的运距远、管理难、处理成本高等焦点及难点问题,实现城镇有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022年项目完成水氧碳化(TOCB)系统的升级改造,解决了厨余垃圾有机高含水固渣、厌氧沼渣和污泥处理成本高、消纳出路难的行业瓶颈,尾渣出渣率由55%下降至30%,实现降本增效。该项目是浙江省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省级试点单位,同时入选住建部2018年科技示范工程,被业界推崇为国内区县级城镇有机垃圾处置的行业标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慈溪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
王 丰, 徐陈丹, 王英达, 胡锡松, 徐琪琪, 罗 淋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126-127. 
摘要 ( 16 )   PDF(pc)(6790KB) ( 6 )   PDF(mobile)(6790KB) ( 0 )   收藏
慈溪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图1)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镇半掘浦以西,占地面积为5.56 hm2,总投资为5.38亿元,通过开挖筛分陈腐垃圾,利用腾空土地原位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设计处理拆除垃圾1.0×105 t/a、装修和大件垃圾6.3×105 t/a、工程泥浆7.0×105 m3/a。该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2024年8月通过竣工验收,目前已投产运行。项目将填埋场综合治理与多源固废资源化利用紧密结合,融合渗滤液污染防控、陈腐垃圾分区分层开挖筛分、场地回填与地基处理、固体废物智能识别、多介质高效分选等,形成了一套智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污染治理与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体系。该项目是浙江省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资源开发”双驱模式的标杆,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也受到2023年度杭州市建设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3112、2023113)支持;并荣获“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 2024年度环卫行业十佳典型案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废前沿与行业资讯
垃圾收运车辆驾驶循环构建及燃油消耗量估算
郝艳召, 张 毅, 马 宁, 李鹏龙, 刘意立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2):  128-128. 
摘要 ( 18 )   PDF(pc)(298KB) ( 14 )   PDF(mobile)(298KB) ( 0 )   收藏
论文来源: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24,136, 104469. Developing driving cycles for garbage trucks to estimate fuel consumption. https://doi.org/10.1016/j.trd.2024.104469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