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3-04
上一期   
固体废物源特征与收运系统
全地下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谢太平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9-14.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02
摘要 ( 192 )   PDF(pc)(3666KB) ( 42 )   PDF(mobile)(3666KB) ( 2 )   收藏
生活垃圾转运站作为市政配套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邻避效应”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全地下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因其生产设施均布置于地面以下,能有效减缓垃圾压缩处理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逐渐受到工程设计者青睐。对全地下式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防火分区与功能布局、坡道设计与交通组织、防排烟与除臭系统、臭气控制与安全生产、景观绿化与海绵调蓄等方面。划分防火分区时,应保持防火分区与功能区的区域划分范围一致;在地下坡道设计方面,需充分考虑环卫车辆行驶所需的净高、转弯半径及坡度等要求;地下生产作业空间方面,既有消防防排烟要求又有除臭要求,两类风管尺寸均较大,在设计上需统筹考虑;安全生产一直是环卫设施运营工作的重点,地下空间的安全生产尤为突出,在工程设计中需选择合适工艺并配置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仪以提升生产安全性。全地下式转运站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景观绿化将地上空间打造成对外开放的公园,改变传统转运站在人们心中的固有印象。通过本研究期望为后续类似项目设计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全流程的生活垃圾焚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付 铠,白 旭,史佳雨,钱鑫鑫,刘 璐,周亚倩,王鹤立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2-1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2
摘要 ( 33 )   PDF(pc)(992KB) ( 5 )   PDF(mobile)(992KB) ( 0 )   收藏
焚烧处理是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在焚烧过程中会排放一定的温室气体。以北京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为例,基于全流程对生活垃圾焚烧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表明:吨生活垃圾焚烧排放温室气体的CO2当量强度约为0.55 t。吨生活垃圾焚烧的碳储存约为0.32 t,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碳减排潜力。从生产环节来看,处理阶段和处置利用阶段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99.00%,其中在处理阶段CH4、N2O两类温室气体的贡献率为10.81%。经过计算,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上网预计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每年可以减少9.984 21×107 t,减污降碳效果显著,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分选与资源化利用
功能性外加剂对固废基硫铝铁系胶凝材料固化砂土的影响研究
张 爽, 李敬伟, 付晓丽, 侯祥山, 刘延慧, 文传琦, 王旭江, 王子良, 王文龙, 谢 营, 王 森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5-22.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03
摘要 ( 171 )   PDF(pc)(8179KB) ( 21 )   PDF(mobile)(8179KB) ( 0 )   收藏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愿景下,水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砂质土因其结构松散、低压缩性及高渗透性等不良特性亟需改良,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采用固废基硫铝铁系胶凝材料、石膏及粒化高铝矿渣制备高性能固化剂,并探究玻纤粉、碳纳米管、树脂胶粉和油泥残渣等外加剂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胶凝材料及外加剂后,固化土的最大单位体积质量增加,固化砂土强度增至天然砂土的10.7倍~18.1倍,且满足二级公路底基层强度要求;此外,固化土抗渗性能优越,特别是油泥残渣-胶凝材料组合,其7 d渗透系数较单纯胶凝材料固化土降低25.0%。XRD和SEM分析揭示:钙矾石和水化硅(铝)酸钙凝胶为主要填充和胶结成分;外加剂通过碳纳米管加速水化、玻纤粉加筋、树脂胶粉黏结和油泥残渣填充黏结等机制改善固化土性能。本研究不仅为砂土在建设领域的高效利用提供方法,也为油泥热解残渣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开辟新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热重分析的活性炭氧化反应的实验研究
易 超,陈军武,何志刚,孟 骏,陈迈微,刘少俊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9-27.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3
摘要 ( 21 )   PDF(pc)(2862KB) ( 3 )   PDF(mobile)(2862KB) ( 0 )   收藏
基于活性炭/焦的烟气二氧化硫脱除技术,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可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资源化利用。然而,污染物脱除过程中的放热使得活性炭床层的温度高于烟气温度,易引发事故,因此研究活性炭的氧化反应对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燃温度(SIT)和初始氧化温度(PIO)来表征活性炭样品的氧化反应,利用热重法从粒度、升温速率、氧含量、制备原料以及金属氧化物对不同活性炭样品的氧化反应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DSC曲线得到的SIT值与PIO值略高于TG曲线,对于实际运行而言,建议采用TG法评估活性炭的氧化反应。升温速率的提高将抑制活性炭的氧化,表现为PIO值和SIT值同时升高,且升温速率对SIT值的影响更大;烟气氧含量的增加对活性炭的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PIO值和SIT值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氧含量对PIO值的影响更大;煤与椰壳混合制备的活性炭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氧化反应的能力,且金属氧化物会促进煤与椰壳混合基活性炭的氧化反应,其中氧化钒的促进最为显著,PIO值和SIT值分别下降了132 ℃和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分选与资源化利用
我国县域生活垃圾制备固体回收燃料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齐佳楠, 周 硕, 宁 庆, 王 欢, 李 兵, 刘海威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23-3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04
摘要 ( 167 )   PDF(pc)(2074KB) ( 17 )   PDF(mobile)(2074KB) ( 0 )   收藏
为考察我国县域生活垃圾(MSW)制备固体回收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SRF)进行焚烧发电的技术经济性,基于生活垃圾制备SRF项目的特点,采用投资额、内部收益率、经济运输半径和非补贴收入占比作为评价指标,对机械分选、生物干化、高压挤压-生物干化3种短流程SRF制备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并将SRF焚烧发电与生活垃圾直接焚烧发电进行对比。将4项技术经济型指标相结合,提出综合技术经济性指数CTE全面衡量3种SRF制备工艺的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考察的3种SRF制备工艺均可增加生活垃圾焚烧的发电收入,降低生活垃圾的运输费用,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净收益。SRF制备工艺的净收益(以MSW计)为19.1~35.9元/t,显著高于生活垃圾直接焚烧的4.8元/t。在目前平均生活垃圾处置补贴70.0元/t的条件下,生物干化工艺的经济运输半径最大,达到90.9 km,相对于生活垃圾焚烧提升了71.0%,显著扩大了垃圾焚烧电厂的服务范围,有利于提高较为偏远地区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率,取得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3种SRF制备工艺的综合技术经济性排序为生物干化>高压挤压-生物干化>机械分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性牛骨粉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苯酚性能研究
孟 娜,秦传玉,张成武,张 慧,辛思怡,赵 薇,赵 妍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28-37.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4
摘要 ( 20 )   PDF(pc)(15633KB) ( 3 )   PDF(mobile)(15633KB) ( 0 )   收藏
通过碳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技术具有高效、可控、选择性活化等特点。但目前已有的碳基材料(以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刚石为主)大部分制备条件苛刻、工艺复杂、不易规模化生产、环境应用费用高昂且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生物炭因制备简单、成本低、具有可调节的比表面积和大量的表面官能团而在环境催化领域备受关注。本研究以牛骨粉和乙磺酸钠盐为原料,通过高温煅烧法成功制备N掺杂牛骨粉生物质炭(BBC-N0.005),牛骨粉由动物鲜骨制作,其含有胶原蛋白、碳含量高、含磷丰富,为提高催化性能提供了充足的碳源和天然掺杂元素。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BBC-N0.005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以降解苯酚,同时探究不同因素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及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N掺杂质量比仅为0.005时,BBC-N0.005/PMS体系在30 min内即可实现苯酚的有效去除;该体系在pH为3.00~11.00范围内降解率均可达到80%以上,具有良好的pH适用范围。BBC-N0.005/PMS体系中主要活性物种为SO4?-、?OH和1O2,BBC-N0.005表面的吡啶氮和石墨氮是活化PMS的主要活性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分选与资源化利用
不同来源污泥碟片陶瓷膜错流过滤效果研究
左 壮, 张琛玥, 喻 武, 闵加栋, 王元月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32-39.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05
摘要 ( 170 )   PDF(pc)(6574KB) ( 21 )   PDF(mobile)(6574KB) ( 0 )   收藏
为研究不同来源污泥碟片陶瓷膜错流过滤效果,采用陶瓷碟片平均孔径为2 μm 的动态过滤设备,对热水解泥、消化污泥和AO污泥开展实验,考察不同性质污泥对过滤渗透通量、过滤浓液和清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进料、膜旋转速度900 r/min、跨膜压差0.1 MPa的操作条件下,碟片陶瓷膜的渗透通量在20 min内迅速衰减,然后随时间的增加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热水解泥、消化污泥和AO污泥过滤90 min后通量分别稳定在22.93、13.97、14.20 L/(m2·h)。碟片陶瓷膜对3种来源污泥的颗粒物和溶解性有机物均有明显的截留作用。消化污泥经过膜过滤,浓液含固率可达到11.85%。碟片陶瓷膜错流过滤系统能够同时实现污泥的高效浓缩和过滤,为污泥的固液分离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排水管渠污泥处理技术研究及工程设计
孙亚全,杨 雯,吴 琼,杨 潞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38-41.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5
摘要 ( 19 )   PDF(pc)(8804KB) ( 7 )   PDF(mobile)(8804KB) ( 0 )   收藏
随着城市的发展,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排水管渠清淤污泥的出路问题逐渐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也成为城市面临的难题。对我国多个管渠污泥处理站进行调研,并分析其采用的工艺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某管渠污泥处理站为例,结合项目自身特点,采用对下游污水处理厂影响较小的“预处理+多级分离+机械脱水”联合处理工艺。处理后共产生4种渣料,分别为粒径≥100.0 mm的砖块、石头、树根、塑料等;粒径为3.0~<100.0 mm的石块、塑料、浮渣等,含水率为11.4%;粒径为0.2~<3.0 mm的砂、有机物等,含水率为21.8%;粒径<0.2 mm的粉砂,含水率为25.7%。按满负荷运行进行测算,单位运行成本为75.53元/t。同时,总结了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排水管渠污泥处理项目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高值化利用
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恶臭气体研究现状
王一然, 孟星尧, 李京霖, 王 攀, 任连海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40-49,5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06
摘要 ( 184 )   PDF(pc)(91062KB) ( 56 )   PDF(mobile)(91062KB) ( 2 )   收藏
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恶臭气体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降低恶臭气体对居民及环境的危害,基于已有文献深入探究总结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恶臭气体的种类及产生机理,阐述了不同工艺参数、添加剂对恶臭气体产生的影响,系统整理了现有的除臭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厨余垃圾好氧堆肥恶臭气体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原位减排臭气-高效资源转化-组合式异位除臭的研究方向及恶臭处理对策,为深入了解及处理厨余垃圾好氧堆肥恶臭气体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颗粒活性炭电极耦联间歇供电强化城镇有机固废厌氧产甲烷
潘佳禹,李 美,李 杨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42-49,54.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6
摘要 ( 19 )   PDF(pc)(5839KB) ( 3 )   PDF(mobile)(5839KB) ( 0 )   收藏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对扩散传质依赖低,在含固率高、氨氮胁迫的城镇有机固废厌氧消化工程中,可以作为额外的产甲烷途径。然而,已知能参与DIET的电营养型产甲烷菌不具备导电菌毛或外膜细胞色素,胞外电子需跨越电惰性的细胞膜进入胞内,才能参与CO2还原过程。有研究表明,低压电刺激可改善膜结合蛋白的导电性,但效果主要集中在阴极富集的生物膜,且持续供电会造成能耗过高,不利于大规模工程化应用。本研究将颗粒活性炭填充电极与间歇供电耦联,探究其对城镇有机固废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填充电极能够将电场影响从阴极拓展至其表面,使产甲烷能力提高了26%;通过循环伏安扫描利用Randles-?ev?ík方程计算微生物膜的电子转移系数,发现活性炭表面微生物相比反应器中污泥提高1倍以上;活性炭在间歇供电时能够保留部分电场影响,闭路运行阶段活性炭表面生物膜对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电化学傅里叶红外光谱的电信号响应更强;通过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投加颗粒活性炭作填充电极能够富集更多和DIET相关的产甲烷古菌,如Methanospirillum在活性炭上的相对丰度(39.86%)远高于对照组(21.45%)。活性炭耦联间歇供电时,开路运行使Methanospirillum的相对丰度从39.86%降低至25.8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扬州家庭厨余垃圾重金属赋存特征与风险评价
夏 青,徐孝健,张虞婷,周呈亚,刘海春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50-54.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7
摘要 ( 172 )   PDF(pc)(1268KB) ( 16 )   PDF(mobile)(1268KB) ( 0 )   收藏
以扬州不同区域(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的5个小区1 a内的家庭厨余垃圾样品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厨余垃圾中重金属As、Cd、Cu、Ni、Pb、Zn的浓度,探索厨余垃圾作为堆肥原料的适用性并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Ni、Cd、Pb、As 浓度相对较低,Cu和Zn浓度相对较高,最大值分别为6.35、0.68、2.81、0.49、26.1、58.2 mg/kg。通过对比分析,厨余垃圾中As、Pb、Cd含量远低于NY/T 525—2021有机肥料的限值,Pb、Cd、Ni、Cu、As含量亦远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第二类用地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表明扬州厨余垃圾宜作为堆肥原料。根据Ha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计算得到厨余垃圾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0.45,表明家庭厨余垃圾由 Cd、As、Pb、Cu、Ni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作为堆肥原料得到的有机肥料施用于园林绿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洛碛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工程应用探究
刘 彬,张 森,王立彤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55-63.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8
摘要 ( 22 )   PDF(pc)(5739KB) ( 6 )   PDF(mobile)(5739KB) ( 0 )   收藏
干式厌氧发酵技术是处理厨余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同时具有较低的能耗和环境影响。在重庆洛碛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中,通过设备引进和技术开发,卧式推流单轴搅拌干式厌氧发酵成套技术应用成功,获得重要技术进展。在2024年的连续运行中,各单元运行稳定高效,工艺参数平稳控制,获得了大量的技术数据。日均单位垃圾产气量为119.06 m3/t,日均容积产气率为5.44 m3/m3,沼气组分稳定在55%~65%;有效控制脱水残渣的产生量和含固率,脱水残渣量/进料量始终控制在40%以下;沼液量少,沼液的含固率稳定低于1%。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干式厌氧发酵技术的关键控制指标:进料挥发性固体负荷(以VS计)平均值为10.50 kg/(m3·d);挥发性固体分解率平均值为77.39%;单位分解的挥发性固体产甲烷量(以VS计)平均值为472.58 L/kg。目前,我国高含固率垃圾物料的厌氧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备,项目运行中大部分不能达标达产,本研究可为我国干式厌氧发酵工艺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也可为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在我国厨余垃圾领域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高值化利用
纸类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现状、挑战与未来
吉星星, 延一鸣, 陈佳新, 费 强, 汪群慧, 马英群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57-6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08
摘要 ( 184 )   PDF(pc)(2616KB) ( 36 )   PDF(mobile)(2616KB) ( 0 )   收藏
纸类废弃物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有机物和营养组分,可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回收能源和资源,同时可降低因其不当处置引起的环境污染。合适的预处理技术对纸类废弃物高效生物转化至关重要,能够大幅度提高纸类废弃物的生物转化效率,而开发一种适用于纸类废弃物全面生物转化的路线对实现其最大化能源/资源回收和最小化废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当前纸类废弃物的生物转化技术进行全面和系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纸类废弃物处理的创新生物转化路线,并全面分析其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持续性,最后展望了纸类废弃物生物转化技术未来发展和产业化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河池地区砒霜厂旧址污染土壤砷、锑稳定化研究
刘继东,龙吉生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64-70,76.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09
摘要 ( 18 )   PDF(pc)(1034KB) ( 4 )   PDF(mobile)(1034KB) ( 0 )   收藏
土壤中的砷、锑因具有较强的迁移特性,其稳定化治理一直是土壤修复行业的难点。以广西河池地区7个砒霜厂旧址砷、锑污染土壤作为样本开展砷、锑稳定化效果试验,探究稳定化药剂对土壤pH,土壤中砷、锑浸出行为以及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稳定化材料投加量为10~70 g/kg的条件下,土壤样品的pH可维持在7.73~8.22;土壤中砷和锑的稳定效率分别为65.4%~100.0%和91.0%~99.7%;土壤中砷、锑赋存形态中占比最大的为残渣态,均超过70.0%,占比最小的为非专性吸附态(0~9.4%);土壤中砷、锑的稳定化过程也是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无定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之间的转化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高浓度砷、锑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高值化利用
花生壳作为填充剂在堆肥过程中影响腐殖化特性并改善堆肥质量
陆晓林, 张起强, 谭正准, 曾令湖, 潘玉红, 李治培, 李群良, 覃广胜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67-7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09
摘要 ( 225 )   PDF(pc)(55268KB) ( 13 )   PDF(mobile)(55268KB) ( 0 )   收藏
畜禽养殖固体粪污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规模化养殖场面临的现实难题,堆肥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以牛粪和木糠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未添加花生壳(CS)和添加花生壳(CSP)两个处理组,探究花生壳填充剂的添加对牛粪堆肥质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与CSP处理组的最高温度分别为67.1 ℃和69.5 ℃,高温期分别持续26 d和15 d,CSP处理组更能促进堆温上升和堆体腐熟稳定。堆肥结束时,CS和CSP处理组的发芽指数分别为80.10%和103.56%,有机质的降解率分别为11.35%和13.25%,E465/E665较堆肥前分别提高了30.68%和94.74%,腐殖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1.06%和31.53%,胡敏酸含量分别提高了57.48%和71.15%,聚合度分别提升97.96%和189.29%,CSP处理组的腐殖化状况和芳香度更好。斯皮尔曼相关性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可溶性有机碳和碳氮比是牛粪堆肥腐殖化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花生壳的添加增强了腐殖质组分与光谱学参数的相关性,同时还增多了显著影响胡敏酸形成的路径,提高碳氮养分向胡敏酸转化的活跃度,从而提高堆肥产物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牛粪废弃物商业化堆肥过程中的腐殖化高效定向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连市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项目不同产水标准工艺设计
石 欢,李 强,刘一夫,肖杨依,陈玉婷,岳 磊,李梦雅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71-76.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0
摘要 ( 12 )   PDF(pc)(1032KB) ( 4 )   PDF(mobile)(1032KB) ( 0 )   收藏
大连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污水处理站项目设计出水部分回用、部分排放。其中,回用部分水质满足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要求,排放部分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渗滤液处理主体工艺为“预处理+厌氧+外置式MBR+纳滤+反渗透”,浓缩液处理采用“物料膜减量化+回喷”工艺。项目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出水稳定达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渗滤液全量处理中蒸发尾气异味及膜设备堵塞问题控制方案——以深圳市下坪环境园为例
李 强,李晓旭,孟 了,陈玉婷,刘一夫,陈 刚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77-83.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1
摘要 ( 19 )   PDF(pc)(7038KB) ( 5 )   PDF(mobile)(7038KB) ( 0 )   收藏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挑战,特别是雨季渗滤液激增的问题,保障环境园区的稳定运行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在深圳市下坪环境园新建渗滤液扩能改造项目,其渗滤液设计处理规模为1 200 m3/d,采用 “均化池+两级A/O-MBR+纳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并采取“减量+浸没燃烧蒸发”技术处理浓缩液,实现全量化处理,有效减轻了园区的环境压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蒸发尾气存在异味、膜设备堵塞影响处理效率等问题,采取了优化设计工艺、改进设备配置等措施,优化后的尾气处理工艺为“蒸发器燃烧+碱洗喷淋塔+升温+布袋除尘+植物液喷淋”,并在纳滤浓缩液进入减量化系统前增加“混凝沉淀+过滤系统”工艺,以有效去除一部分大分子有机物,确保了膜系统的稳定运行,并有效解决了蒸发尾气异味严重的问题。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园区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高值化利用
气液射流搅拌工艺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工程的应用研究
许家辉, 刘 超, 乐亮亮, 苏 醒, 陈卫华, 吴 健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78-84.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10
摘要 ( 159 )   PDF(pc)(8306KB) ( 12 )   PDF(mobile)(8306KB) ( 0 )   收藏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增加搅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厌氧发酵有机负荷以及产沼气效率。常用的机械搅拌工艺可以实现对厌氧消化罐中的搅拌过程,但存在运行能耗大、搅拌不充分、日常运营维护难度大、无法粉碎大颗粒及纤维类物质等缺点。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创新性地利用气液混合射流搅拌代替机械搅拌技术,在避免上述问题的同时,还增强了厌氧发酵罐中的混合效果和发酵沼气产量,并成功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工程中稳定运行超过1 a。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罐中,气液混合射流搅拌可以增大餐厨垃圾浆料单日产气量,且生成沼气中CH4含量提高约9%,同时还能提高吨浆料产气量约30%以及使沼气产率(以VS计)提高约18%。从浆料混合程度、设备投资、安装运行维护的难易程度、处理能力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分析结果来看,气液混合射流搅拌具有明显的工程应用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活垃圾填埋场原位好氧稳定技术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进展
夏 旻,吴 军,余书瑶,陈轶凡,潘周志,吉心瑶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84-94.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2
摘要 ( 23 )   PDF(pc)(808KB) ( 16 )   PDF(mobile)(808KB) ( 0 )   收藏
原位好氧稳定技术是生活垃圾填埋场中低强度开发的预处理技术之一,作为其核心技术体系的气体和液体系统技术理论和工艺设计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工程应用总结缺乏系统性。基于此,对填埋场原位好氧稳定技术气体和液体系统工艺设计和工程应用技术开展调研,对气体系统井网分布形式、曝气及抽气量计算和液体系统中渗滤液收集、回灌及处理系统等工艺设计方法及工程案例应用实践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化学处理与烟气污染控制
纤维微塑料对污泥生物炭热解行为以及碳结构的影响
沈婷婷, 储瑶竹, 唐圆圆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85-92.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11
摘要 ( 162 )   PDF(pc)(6308KB) ( 16 )   PDF(mobile)(6308KB) ( 1 )   收藏
随着塑料制品广泛使用,大量纤维微塑料积聚在污泥中,加剧了污泥热解高效处置的难度。同时,高丰度纤维微塑料的存在可能会改变污泥热解行为和污泥生物炭的结构,继而影响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因此,亟需了解高丰度微塑料对污泥热解行为及污泥生物炭结构的影响。将典型纤维微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0.15 mm)按不同比例(0、15%、30%)掺混在污泥中,并在不同温度下(300~700 ℃)进行热解,制备得到相应的污泥生物炭。结果表明:热解温度较低时PET与污泥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降低生物炭的产率,而热解温度较高时两者的相互作用则有利于提高生物炭产率。同时,高丰度PET能提高生物炭的芳香化程度,增强碳结构的有序性。此外,在热解温度较低时,PET能提高污泥生物炭的碳滞留率以及碳稳定性。而在热解温度较高时,高丰度PET的存在会降低生物炭的碳滞留率以及长期稳定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冷墙对进口炉排炉结焦的抑制机理及效果分析
张莹莹, 刘晓吉, 喻 武, 封全武, 张 泉, 叶 江, 李 烨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93-9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12
摘要 ( 152 )   PDF(pc)(7742KB) ( 16 )   PDF(mobile)(7742KB) ( 0 )   收藏
我国某生活垃圾焚烧项目进口炉排炉为绝热炉墙设计,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结焦严重的问题。通过对焦块进行表征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钙黄长石,容易形成低温共融物。当炉膛温度过高时,焚烧产生的灰粒易软化、熔融,黏附在高温炉墙表面结成焦块。针对此问题,该项目对原焚烧炉侧墙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得各段炉墙之间封闭独立,并在局部高温区域将原绝热炉墙改造为风冷墙,以降低炉墙温度。改造后,炉墙结焦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增强了焚烧炉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提高了锅炉热效率,节省运行成本,项目改造达到预期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填埋场快速通风预处理的工艺设计及探索
元妙新,葛恩燕,占 升,徐华锺,陈 欢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95-101.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3
摘要 ( 17 )   PDF(pc)(1873KB) ( 7 )   PDF(mobile)(1873KB) ( 0 )   收藏
生活垃圾填埋场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填埋垃圾稳定化周期长,在其降解过程中仍将持续产生渗滤液、填埋气,存在较大风险,近年来可彻底消除存量垃圾风险且可腾出土地资源的开挖筛分资源化技术愈发受到市场青睐。伴随垃圾开挖筛分产生的填埋气安全、环境风险是该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提出的快速通风预处理技术可快速削减垃圾堆体中填埋气污染负荷,有效保障垃圾安全开挖、减小异臭味影响,且该技术具备快速建井、快速安装及转移等特点,与开挖施工的匹配性好。通过开展现场试验,优化其工艺运行参数设计并验证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7 d的快速通风预处理,可实现垃圾堆体中甲烷浓度<2.5%,抽提尾气处理后满足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值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化学处理与烟气污染控制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烟气再循环技术工程实践与分析
严浩文, 张 蓓, 王志强, 龙吉生, 金兴乾, 郭欣维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98-102.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13
摘要 ( 179 )   PDF(pc)(1460KB) ( 46 )   PDF(mobile)(1460KB) ( 3 )   收藏
为探究烟气再循环系统对垃圾焚烧炉燃烧特性及降低NOx排放浓度的影响,以河北省某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烟气再循环比例、氧浓度等运行因素对炉膛温度、CO浓度、NOx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垃圾焚烧工艺及装备的情况下,烟气再循环比例为15%时,省煤器出口氧浓度降低至3.8%以下,CO浓度不能稳定控制在50 mg/m3以下,存在环保不达标的风险;NOx浓度和氧浓度变化趋势一致,随氧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省煤器出口氧浓度为4.5%~5.0%时,烟囱出口NOx均值浓度和最大浓度均随烟气再循环比例增加而降低;炉膛温度随烟气再循环比例增加而降低约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型简易垃圾填埋场开挖筛分工艺流程分析和参数确定——以浙江某小型简易垃圾填埋场为例
施至理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02-109.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4
摘要 ( 12 )   PDF(pc)(3643KB) ( 7 )   PDF(mobile)(3643KB) ( 0 )   收藏
小型简易垃圾填埋场的填埋量较小,项目通过场地调查后明确采用“开挖筛分+轻质物外运焚烧+腐殖土回填”的主要处理工艺,彻底整治污染并释放土地资源。开挖筛分过程中的筛分规模和工期主要取决于后端焚烧厂接收筛上轻质可燃物的能力,可回收物的存储空间依据其在垃圾中的比例和清运频次进行确认,晾晒场地空间按照存储3 d垃圾开挖量布置,筛分车间的大小根据筛分规模来确定。垃圾开挖区域控制在1 000 m2,采用分步(层)和接力开挖法进行施工。晾晒后的垃圾含水率降低至30%~40%,采用多级高效垃圾综合分选设备分选并分类处理,场地治理完毕后还需对开挖区域进行治理后评估和跟踪监测,保障场地的最终利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危险废物利用、处理与处置
飞灰酸洗减量化及低温热解解毒工艺初探
刘自兴, 王艳明, 王世豪, 聂剑文, 薛 骁, 高 斌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03-109.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14
摘要 ( 169 )   PDF(pc)(3146KB) ( 28 )   PDF(mobile)(3146KB) ( 1 )   收藏
以上海某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为例,探究了酸洗及低温热解组合工艺实现飞灰解毒的可行性。重点探究了水洗及酸洗对重金属浸出毒性、化学组成和晶相组成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酸洗废水水质和热解飞灰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仅使用水洗处理后的飞灰,重金属浸出毒性可满足HJ 1134—2020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相关要求,但不满足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加酸洗后,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可满足上述两个标准。此外,论证了“酸洗/水洗+低温热解”组合工艺对垃圾飞灰解毒的技术可行性,经处理的飞灰重金属、二[口][恶]英、可溶性氯均满足HJ 1134—2020的污染控制要求,可实现飞灰的解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竖向改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沉降研究
张宗建,周 锋,卜庆国,张 姣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10-116.  DOI: DOI:10.19841/j.cnki.hjwsgc.2025.02.015
摘要 ( 208 )   PDF(pc)(5113KB) ( 33 )   PDF(mobile)(5113KB) ( 8 )   收藏
以Swoers等沉降经验模型为基础,结合浙江大学针对高厨余的生活垃圾特性给出的中国生活垃圾堆体沉降计算方法,计算了竖向改建生活垃圾填埋场主、次压缩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对实际项目进行沉降监测,并分析了其压缩沉降特性。同时,收集了不同防渗材料力学特性,分析防渗材料在竖向改建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应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主压缩沉降历时较短,而次压缩沉降历时长达30~50 a;压缩沉降与下层生活垃圾堆体深度、飞灰堆体高度呈非线性正比关系,随着深度和高度的增加,沉降速率变小。垃圾堆体堆填坡比是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飞灰堆体坡度缓于1∶3,以保证防渗衬层拉伸应变小于10%。在采取双向土工格栅、缓冲层等工程措施的情况下,可采用HDPE膜、土工布等材料组合为竖向改建的防渗衬层,不建议在竖向改建中使用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黏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卫生管理与评价体系
多种指数在底泥潜在风险元素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刘云松, 李 莎, 唐圆圆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16-123.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16
摘要 ( 186 )   PDF(pc)(793KB) ( 20 )   PDF(mobile)(793KB) ( 1 )   收藏
由潜在风险元素导致的底泥污染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全面的生态风险评价是精准防治污染的关键,基于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关于底泥生态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借助于多种指数,包括污染因子、污染程度、风险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球化学方法的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等,并对应其评价标准,获得当前潜在风险元素的污染程度。此外,依据评价结果,还可进行污染源的追溯。本研究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中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些案例分析进一步深入探讨多种指数在底泥污染程度评价中的应用,并提出底泥的有效修复对策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滕州市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项目
李 涛,邓 涛,宋全振,王向东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17-119. 
摘要 ( 7 )   PDF(pc)(6134KB) ( 1 )   PDF(mobile)(6134KB) ( 0 )   收藏
山东省滕州市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项目(图1)始建于2018年,分批次高标准建成3座垃圾分类互动(移动)体验馆、2处科普公园和一批多功能科普驿站,总建筑面积约10 770 m2。基地集科普宣传、实践应用、创新研发、教学培训、体验感知及技术推广于一体,成为一个开放、共享、立体的综合性宣教平台,解决了传统垃圾分类宣教基地不同程度上存在的空间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丰富、运营维护费用高等弊端。基地年均开放320 d,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 000余场次,接待青少年等各类公众群体达100余万人次。基地被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命名为“山东省省级环保科普基地”,其垃圾分类宣教成果作为典型案例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全省进行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市富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易腐垃圾处置项目
柳 青,仲 璐,张 黎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20-122. 
摘要 ( 5 )   PDF(pc)(3608KB) ( 1 )   PDF(mobile)(3608KB) ( 0 )   收藏
随着第 19 届杭州亚运会的召开和特大城市格局的形成,杭州迎来了人口净增长期,为解决易腐垃圾急速增加问题,杭州市按照《浙江省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行动计划》(浙政办发〔2015〕98号)要求,加快推动全市易腐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富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易腐垃圾处置项目(图1)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位于富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渌渚镇阆坞村,用地2.26 hm2,建筑面积12 415.96 m2,总投资16 800万元。建设主体单位为杭州市富阳区城市管理局,生产工艺由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项目于2020年正式开工,2021年竣工验收后投入使用;采用BOT方式运作,设计易腐垃圾处理规模为300 t/d,处理工艺为“预处理+CSTR厌氧发酵+沼气利用+污水处理+臭气处理”,采用的两相、连续、湿式、中温厌氧消化技术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易腐垃圾。该项目同时具备智慧控制、绿色建筑、科普宣传等优势。厂房建筑由中国美院设计,外观融合富阳“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区域特色,并配置资源回收利用双碳环保科普展厅,已作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被富阳区教育局和科委授予科普基地称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慈溪市餐厨/厨余垃圾协同处置项目
王慧慧,朱华伦,郭明龙,黄安娜,连宋剑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23-125. 
摘要 ( 5 )   PDF(pc)(4834KB) ( 1 )   PDF(mobile)(4834KB) ( 0 )   收藏
慈溪市餐厨/厨余垃圾协同处置项目(图1)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镇半掘浦九塘闸西侧中部垃圾填埋场,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面积2 hm2,由慈溪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管、慈溪开诚有机固废处理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特许经营期25 a。2016—2020年项目先后完成200 t/d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解决了慈溪市餐厨/厨余垃圾收运处置中的运距远、管理难、处理成本高等焦点及难点问题,实现城镇有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022年项目完成水氧碳化(TOCB)系统的升级改造,解决了厨余垃圾有机高含水固渣、厌氧沼渣和污泥处理成本高、消纳出路难的行业瓶颈,尾渣出渣率由55%下降至30%,实现降本增效。该项目是浙江省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省级试点单位,同时入选住建部2018年科技示范工程,被业界推崇为国内区县级城镇有机垃圾处置的行业标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卫生管理与评价体系
“双碳”背景下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顾颖洁, 牛欢欢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24-129.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17
摘要 ( 221 )   PDF(pc)(795KB) ( 41 )   PDF(mobile)(795KB) ( 3 )   收藏
随着世界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推动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餐厨废弃油脂制取生物柴油,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餐厨废弃油脂产生量与日俱增,对餐厨废弃油脂进行有效利用不仅能够防范其回流餐桌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够解决随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介绍了我国餐厨废弃油脂相关管理政策以及国内外收运模式,剖析了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收运现状,并对国内外管理现状进行对比,同时对上海市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目前上海市在餐厨废弃油脂收运方面存在原料供应能力有限、供应商供应油脂质量良莠不齐、餐厨废弃油脂难以达到收油标准、预处理成本受区域和处理工艺影响较大等问题;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存在处理设施良莠不齐、安装设施后未按照规定使用、资源化利用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最后,从规范和完善餐厨废弃油脂回收标准、研究制定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政策、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建立健全餐厨废弃油脂全过程监管平台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特别是在“双碳”背景下创新提出探索引入碳抵消机制,可替代现行的补贴政策,对生物柴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长期激励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慈溪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
王 丰,徐陈丹,王英达,胡锡松,徐琪琪,罗 淋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26-127. 
摘要 ( 9 )   PDF(pc)(6789KB) ( 2 )   PDF(mobile)(6789KB) ( 1 )   收藏
慈溪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图1)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镇半掘浦以西,占地面积为5.56 hm2,总投资为5.38亿元,通过开挖筛分陈腐垃圾,利用腾空土地原位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设计处理拆除垃圾1.0×105 t/a、装修和大件垃圾6.3×105 t/a、工程泥浆7.0×105 m3/a。该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2024年8月通过竣工验收,目前已投产运行。项目将填埋场综合治理与多源固废资源化利用紧密结合,融合渗滤液污染防控、陈腐垃圾分区分层开挖筛分、场地回填与地基处理、固体废物智能识别、多介质高效分选等,形成了一套智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污染治理与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体系。该项目是浙江省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资源开发”双驱模式的标杆,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也受到2023年度杭州市建设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3112、2023113)支持;并荣获“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 2024年度环卫行业十佳典型案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收运车辆驾驶循环构建及燃油消耗量估算
郝艳召,张 毅,马 宁,李鹏龙,刘意立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28-128. 
摘要 ( 4 )   PDF(pc)(297KB) ( 1 )   PDF(mobile)(297KB) ( 0 )   收藏
论文来源: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24,136, 104469. Developing driving cycles for garbage trucks to estimate fuel consumption. https://doi.org/10.1016/j.trd.2024.104469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处理生命周期评价与碳足迹
湛江市生活垃圾运输环节温室气体量化与减排潜力研究
郭凯怡, 丁子航, 文思杰, 李 欢, 刘建国, 魏军晓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30-139.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18
摘要 ( 176 )   PDF(pc)(10952KB) ( 20 )   PDF(mobile)(10952KB) ( 0 )   收藏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已成为我国垃圾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而对于运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中小城市却关注较少。中小城市由于较慢的技术革新和不规范的管理可能引起较多的运输频次,从而造成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为量化湛江市区生活垃圾收运环节运输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结合湛江市区的实际运输情况,基于《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构建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模型,同时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变量模拟。结果表明:湛江市区生活垃圾收运环节运输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计)为5.20~5.44 t/d,碳排放当量(以 CO2计)为3.47~3.63 kg/t,且其随着运输里程的增加显著增加。湛江市区生活垃圾运输环节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较大,未来可通过路径优化、合理选址和建设垃圾转运站及处理设施、应用信息化收运管理系统、投运清洁能源垃圾转运车等措施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赤坎区为例,若全部垃圾转运车更换为大型纯电动转运车,则温室气体减排量可达86.52%,运营5 a后使用成本将减少3 188万元。本研究可为优化生活垃圾运输路径和制定相关环境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源头分类对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和减排效果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干湿垃圾分类为例
王 川, 王慧爽, 邰 俊, 毕珠洁, 范帅康, 宋小龙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1):  140-140.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1.019
摘要 ( 195 )   PDF(pc)(2699KB) ( 37 )   PDF(mobile)(2699KB) ( 0 )   收藏
随着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进,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和物质流过程尤其是干、湿垃圾组分及其处理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直接影响垃圾处理过程的碳排放表现。以分类制度实施后的上海市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聚焦干垃圾和湿垃圾组分,采用基准线法研究碳排放量与碳减排效果。结果显示:从2019年下半年到2022年,干垃圾中厨余组分占比减少而橡塑组分占比增加,其碳减排强度从0.19 t/t降至0.13 t/t;湿垃圾由于采用厌氧消化的处理方式,碳减排量明显增加,碳减排效益逐步显现;整体上看,垃圾分类后干、湿垃圾综合碳减排强度稳定在0.20~0.23 t/t。针对基准线情景以焚烧占比为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随着焚烧占比的提高,项目情景碳减排量有所降低。该研究结果对评估垃圾分类环境绩效具有参考价值,也为新形势下垃圾处理行业碳减排策略提供了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