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10-27
上一期   
固体废物处理生命周期评价与碳足迹
上海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现状与预测研究
毕珠洁, 邰 俊, 王 川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1-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01
摘要 ( 2142 )   PDF(pc)(1634KB) ( 2057 )   PDF(mobile)(1634KB) ( 30 )   收藏
基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和《2006 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给出的碳核算方法,结合上海市统计年鉴和环卫规划等相关数据,对上海市2008—2035年生活垃圾直接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研究发现:2021年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量为4.62×106 tCO2e,为历史最高值,其中干垃圾焚烧碳排放占比84%;未来生活垃圾若按照规划产生量和预期特性发展,碳排放量将持续增加。由于干垃圾中塑料类含量的持续升高是造成生活垃圾处理直接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未能考虑碳捕捉、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应用的情况下,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和场景优化等措施,使更少的塑料被焚烧。以2025年前后直接碳排放量达峰(峰值量为5.83×106 tCO2e)为例,给出了典型年份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干垃圾中塑料含量的控制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机会分析
何伟煜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9-1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02
摘要 ( 1940 )   PDF(pc)(682KB) ( 2465 )   PDF(mobile)(682KB) ( 14 )   收藏
目前,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占到全球垃圾产生量的13%,其处理处置已然成为我国建设“无废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对标和梳理了国际通行的4种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分析了各方法应用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碳减排核算的适用性和不足。进而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调研分析国内外案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优化焚烧技术性能、高效利用填埋气、厌氧消化处理厨余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回收物、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园区等城市生活垃圾碳减排路径,并对每条路径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废弃物制备污水厂碳源研究进展
朱雅萍, 吴 元, 赵 磊, 邵 军, 李 响, 林 田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18-2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03
摘要 ( 1730 )   PDF(pc)(667KB) ( 3097 )   PDF(mobile)(667KB) ( 14 )   收藏
我国城镇污水厂普遍存在进水C/N失调的现象,这是制约污水反硝化脱氮的重要因素。外加碳源强化反硝化过程是克服C/N失调的重要措施,但存在成本高、二次污染等问题。有机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源物质,有望替代污水厂使用的化石碳源,这有利于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同时也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对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备碳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主要是餐厨垃圾和果蔬垃圾;对碳源化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概述了pH、温度、有机负荷、酶、不同预处理技术对碳源化过程的影响,以及有机废弃物碳源化利用技术在市政污水、垃圾渗滤液、养殖废水及污泥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有机废弃物碳源化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高值化利用
东南沿海地区典型餐厨垃圾处理工程设计及运行实例
孟 伟, 于 超, 范晓平, 刘 岩, 褚昭涵, 苏红玉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28-34.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04
摘要 ( 1711 )   PDF(pc)(2041KB) ( 1769 )   PDF(mobile)(2041KB) ( 11 )   收藏
餐厨垃圾具有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大和易腐败变质等特点,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推进餐厨垃圾处理有助于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本研究中的东南沿海地区典型餐厨垃圾处理工程主要由预处理系统、厌氧发酵系统、沼气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锅炉系统和除臭系统等工艺单元组成。该工程运行效果受餐厨垃圾收运质量、当地饮食特点(贝壳等重物质为平均水平的1.4倍等)以及餐厨垃圾收运量(平均为设计处理量的1/4)等因素影响较大,调试期间预处理系统卡堵严重,厌氧系统沼液中COD/氨氮浓度≈2(<5),污水系统为维持稳定运行需投加大量碳源,生物脱硫系统因硫负荷低于设计值的1/3而不适宜接种污泥;通过在运行过程中严控收运质量,添加预处理系统设备(额外砂石输送线路),调整沼气净化系统运行模式(调整为碱法脱硫)以及用预处理系统三相分离液作碳源按1∶5~1∶10调配污水进水量等方式,确保了各系统稳定达标运行,厌氧系统产气量和甲烷浓度平均为62 m3/t(进厌氧罐物料)和60%。该工程的设计及运行经验期望能为其他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相关项目工程低成本达标稳定运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州市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祁高月, 何 晟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35-39.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05
摘要 ( 1694 )   PDF(pc)(573KB) ( 1653 )   PDF(mobile)(573KB) ( 11 )   收藏
分析了苏州市厨余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污水厂污泥、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蓝藻、其他水生植物等7类有机废弃物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现状,针对资源化效率不高、产业化渠道不通、监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从规划管理、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监管体系4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城乡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化学处理与烟气污染控制
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投运初期过热器吸热量特性研究
金 飞, 郭孝武, 龙吉生, 赵翠玲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40-44.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06
摘要 ( 1618 )   PDF(pc)(1308KB) ( 1734 )   PDF(mobile)(1308KB) ( 1 )   收藏
机械炉排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投运初期(6个月内)主汽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故从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燃煤锅炉进行对比发现余热锅炉的过热器整体传热温压较小;通过余热锅炉投运5 d与投运6个月的热力计算数据对比,发现过热器传热温压变化是过热器吸热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垃圾焚烧余热锅炉过热器入口烟温变化幅度大是过热器吸热量变化幅度大的主要影响因素。运行数据显示,投运初期过热器入口烟温提高100 ℃以上,过热器整体吸热量增加60%以上,主汽温度提高65 ℃以上。最后,对减小过热器入口烟温的变化幅度及保障过热器安全运行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气中CO₂占比对生活垃圾热解/气化过程的影响
王 萌, 路明强, 贾田渊, 陈德珍, 马晓波, 尹丽洁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45-50.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07
摘要 ( 1638 )   PDF(pc)(672KB) ( 1602 )   PDF(mobile)(672KB) ( 1 )   收藏
热解/气化是生活垃圾资源化的重要途经之一,也是适合村镇生活垃圾处置的有效方式。采用高温烟气直接加热预热物料进行热解/气化,在分析了烟气温度、物料预热温度对热解/气化产物分布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烟气中CO2占比对可燃气成分、热值以及挥发分释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预热物料和提高加热烟气温度都可以增加可燃气的产率和热值,促进液态油中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预热温度高于300 ℃,加热烟气温度高于800 ℃时,可燃气的热值均大于8.00 MJ/m3;加热烟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可燃气中CO的含量,提高可燃气的热值,促进半焦中挥发分释放率,提高平均体积传热系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优化设计思考
王 雷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51-59.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08
摘要 ( 1863 )   PDF(pc)(1697KB) ( 2058 )   PDF(mobile)(1697KB) ( 13 )   收藏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厂房建筑面积、混凝土配筋量、桩基优化、渗滤液原液回喷、主蒸汽参数选择、在线吹灰组合模式、厂用电率等7个关键设计要素,从降本增效的角度提出了中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优化设计思路。通过多个典型案例的技术经济指标比对与分析,形成了500 t/d×1和500 t/d×2规模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7个设计推荐应用模式或典型控制值。其中:主厂房面积宜控制在12 000~19 000 m2,主厂房混凝土配筋量宜控制在160~195 kg/m3,通过合理的桩型选择和试桩优化可以节约25%以上桩基投资,渗滤液原液回喷单条焚烧线可降低渗滤液处理系统30 t/d设计规模,主蒸汽宜选用450 ℃、6.4 MPa的中温次高压参数,余热锅炉宜采取“水喷淋吹灰+蒸汽吹灰+激波吹灰”的在线吹灰组合模式,厂用电率宜控制在14%~18%。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危险废物利用、处理与处置
浓缩灰酸洗液中重金属脱除技术研究
向 瀚, 张 立, 陈春霞, 王建伟, 王娟娟, 孙爱华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60-65.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09
摘要 ( 1395 )   PDF(pc)(1485KB) ( 1599 )   PDF(mobile)(1485KB) ( 2 )   收藏
以浓缩灰为研究对象,采用HCl为酸洗浸提剂,将重金属洗脱到酸洗液中,研究了3种重金属沉淀剂:片碱(NaOH)、30% NaOH溶液和Na2CO3粉末对酸洗液中Zn、Pb、Cu、Cd沉淀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 7~9时,3种重金属沉淀剂对4种重金属的沉淀脱除率均随pH增大呈增加趋势,且NaOH类沉淀剂对重金属的沉淀脱除效果远高于Na2CO3类沉淀剂;在pH>9时,其脱除率增长趋势变缓或略有下降。其中,Na2CO3粉末、30%NaOH溶液、片碱(NaOH)分别在pH为9、10、10时,对4种重金属的综合脱除效率达到峰值,分别为97.95%、98.71%、99.41%。3种沉淀剂对重金属的脱除效果差别不大,但综合考虑成本、运输、储存及投料等工程应用价值及安全生产方面,采用片碱(NaOH)作为重金属沉淀剂,调节反应溶液pH为10时,对浓缩灰酸洗液中重金属的脱除效果最佳,最适于工程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rcGIS和EVS的堆放废物危险特性鉴别应用与研究
卓 宁, 陈小丫, 吴 伟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66-72.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10
摘要 ( 1411 )   PDF(pc)(6220KB) ( 1651 )   PDF(mobile)(6220KB) ( 11 )   收藏
为科学合理制订露天堆放废物危险特性鉴别采样方案,直观展示超鉴别标准限值废物空间分布范围,针对某大型废物堆放场地展开研究。首先,应用ArcGIS进行绘制堆放边界、创建网格、计算中心坐标、顺序编号等操作,制订废物采样方案;然后,应用EVS创建堆场地形和浸出毒性无机氟化物三维可视化模型,对比Kriging、IDW、NN和RBF 4种插值方法中无机氟化物超标空间范围和方量差异;最后,采用K折交叉验证评估插值精度。研究表明:应用ArcGIS制订采样方案可大幅简化现场工作量;应用EVS 4种插值方法构建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存在差异,进一步证实了Kriging插值精度最高,较切实地反映出超标空间范围,并可据此估算超标方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文献计量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趋势分析
王子鸣, 闫大海, 王 雷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73-85.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11
摘要 ( 1493 )   PDF(pc)(7601KB) ( 1938 )   PDF(mobile)(7601KB) ( 10 )   收藏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危险废物污染已成为环境突出问题。为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外危险废物相关研究的现状与方向,对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危险废物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汇总整理,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该领域近20年来的发展现状、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目前危险废物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发表与科研合作规模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国内外均对其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中国自2009年起在该领域发展提速,发文量与国际合作规模现已跃居世界首位。关键词等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危险废物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政策标准制定、处置技术研发与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其中吸附、固化/稳定化及协同处置等是该领域主要研发的处置技术;重金属、砷及二[恶]英等污染物的迁移释放及浸出毒性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有利于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生命周期评价开始取代以往片面单一的研究方法,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将成为今后危险废物研究的出发点与首要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处理过程衍生污染控制
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线检测二噁英系统在某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应用
项一凡, 尚凡杰, 陈 涛, 汤绍富, 林 杰, 王 浩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86-92.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12
摘要 ( 1462 )   PDF(pc)(1681KB) ( 1523 )   PDF(mobile)(1681KB) ( 2 )   收藏
利用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线检测二[口][恶]英系统对某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焚烧炉烟气中二[口][恶]英排放进行连续在线监测,通过调整焚烧工况,探究不同工况对二[口][恶]英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用量从10 kg/h提升至30 kg/h,对二[口][恶]英浓度降低效果并不显著,二[口][恶]英稳态浓度仅下降13.33%;烟气中投用抑制剂,可使异常状况导致的高浓度二[口][恶]英排放能更快地恢复至正常低浓度排放水平;减少入炉垃圾量,启用辅燃,二[口][恶]英排放低且稳定,其毒性当量(TEQ)浓度均值为0.028 ng/m3。稳定焚烧工况,使垃圾充分燃烧,从源头减少二[口][恶]英生成,是控制二[口][恶]英排放较有效的方法;二[口][恶]英与14种锅炉运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其排放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与诸多因素有关,不能用单一参数进行衡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春市周边公路沿线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朱永正, 陈亚南, 肖好磊, 黄泽海, 何 鑫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93-9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13
摘要 ( 1594 )   PDF(pc)(1483KB) ( 1419 )   PDF(mobile)(1483KB) ( 3 )   收藏
以长春市周边主要公路沿线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风险研究,通过分析农田土壤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含量和种类,对PAHs的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以期为长春地区治理PAHs污染提供参考。结果表明,PAHs总含量范围为0.85~45.86 mg/kg,PAHs主要来源以生物质燃烧源为主,石油源与石油燃烧源同时存在。研究区农田土壤有50%的点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风险,需要引起关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卫生管理与评价体系
分类政策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进展与挑战
刘婷婷, 张 前, 曹 婧, 温志超, 薛 婕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99-105.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14
摘要 ( 1925 )   PDF(pc)(1417KB) ( 1741 )   PDF(mobile)(1417KB) ( 15 )   收藏
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以及成本测算的方法,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比较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前后北京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情况,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提升了居民环保意识;虽然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能够匹配当下的处理需求,但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新建,焚烧企业将出现“吃不饱”的状况,因此需要对垃圾分类和设施建设进行利弊权衡,进一步优化布局并做合理规划。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提升分类质量、调整设施建设、创新分类模式、建立协调机制等多方面提出深入推进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建议,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锡林浩特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高川作, 陈 坦, 杨 婷, 张 冰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106-114.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3.05.015
摘要 ( 1777 )   PDF(pc)(5541KB) ( 1774 )   PDF(mobile)(5541KB) ( 8 )   收藏
为分析我国典型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锡林浩特市为例,总结当前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方式,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分析管理水平,通过居民抽样调研,讨论锡林浩特市生活垃圾管理的问题和可能解决路径。目前锡林浩特以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为生活垃圾管理的主要组织机构,分类处于起步阶段,无害化依靠卫生填埋;存在居民环境责任归属感缺失、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足、社会氛围营造不浓厚、宣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建议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加大分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匹配末端分质处置设施;引入社会力量,构建共同投入机制;制定针对性宣传策略与奖惩措施,提升居民的责任意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用技术与实践优秀案例
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精细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仲 璐, 何 晟, 范延军, 潘 慧, 吴标彪, 张思梦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115-117. 
摘要 ( 1129 )   PDF(pc)(2989KB) ( 1669 )   PDF(mobile)(2989KB) ( 4 )   收藏
本研究采用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自2017年开始针对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人工督导难度大等问题,深入研发垃圾分类信息化技术平台系统、分类智能投放箱体和AI识别技术、垃圾分类信息化运营监管平台等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垃圾分类信息化技术平台系统主要应用于苏州、南京、湖州、广州、嵊州、如东、邢台、台州、藁城等多个城市的垃圾分类相关工作中;分类智能投放箱体和AI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前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环节,目前已在南京、台州、平湖等十多个城市广泛应用于小区、学校、单位等相关公共区域,协助环卫主管部门进行垃圾分类与收集工作;垃圾分类信息化运营监管平台系统应用于天津静海区、兰州安宁区、山东郓城县、西安西咸新区等城市的垃圾分类管理和考核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体系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类体系下农村垃圾就地协同处理新思路
陈海滨, 张思梦, 童 琳, 胡 洋, 苗 雨, 梁 莎, 陈为海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118-120. 
摘要 ( 1039 )   PDF(pc)(1065KB) ( 1509 )   PDF(mobile)(1065KB) ( 10 )   收藏
本研究团队创建了垃圾分类物元分析模型、投放方案灰色聚类比选模型及分类效果F-measure评价模型;基于城乡差别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源分布及性状特征,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五类三段”分类模式,指出易腐垃圾就地/就近处理是农村垃圾分类的重点与关键;结合农村易腐垃圾就近处理需求,研发了引风式静态堆肥技术和重力翻板式间歇动态堆肥技术及装备,并在福建省明溪县胡坊镇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进行了工程示范。研编系列垃圾分类标准,就分类工作全范围、全过程提出了设施建设、设备配备、运行操作等全要素的规定与要求,是规范分类工作的基本依据;首次将农村垃圾小型堆肥原料和产品含水率上限值分别由60%、30%提升至65%、45%,增强了堆肥技术标准的适用性,扩展了堆肥技术的适用性;研编大件/园林/装修/餐厨/果蔬等垃圾分类系列标准,填补新兴垃圾标准体系空白,指导各行各业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进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构建的新模式研究
张 黎, 李健雷, 陈 冰, 张 媛, 王 璐, 徐长勇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121-123. 
摘要 ( 1112 )   PDF(pc)(4804KB) ( 1611 )   PDF(mobile)(4804KB) ( 6 )   收藏
本研究团队在全国各城市开展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调研对象包括政府主管部门、街道社区、第三方服务企业、公众等不同利益群体,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针对性地提出生活垃圾分类的综合管理模式、城乡统筹模式、利益平衡模式、垃圾分类方式等,并应用于深圳、北京、海口、上饶、长沙、苏州等城市及福建省、陕西省的专项规划、专题研究及技术咨询。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要求,对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和整省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和阶段性成效总结,指导各省市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目标和任务,并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闭环反馈和优化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厨余垃圾热水解-制浆耦合高效厌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苏 迎, 居玉坤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124-125. 
摘要 ( 1100 )   PDF(pc)(341KB) ( 1591 )   PDF(mobile)(341KB) ( 4 )   收藏
2016年以来,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逐步施行,居民分选出的以厨余垃圾为主的有机湿垃圾,需要单独的处理设施进行有效处理。北京洁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餐厨/厨余垃圾处理系统项目的建设,针对现有厨余垃圾工艺流程过长、臭气外溢扰民、残渣率高(≥50%)、残渣含水率高(≥70%)、厌氧调试期较长(一般超过3个月)且调试后的厌氧系统易发生酸化、残渣资源化利用率低等 6大难点进行技术创新与装备开发。在厨余垃圾有机质资源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厨余垃圾热水解-制浆耦合高效厌氧关键技术与设备。该技术相比传统工艺流程大幅缩短,可达到残渣率≤20%、残渣含水率≤60%的处理效果;厨余垃圾有机物溶出高达80%,产沼率90 m3/t,已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厨余垃圾热水解-制浆耦合高效厌氧关键技术被北京市发改委、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纳入《创新型绿色技术目录》,其装备研发与应用荣获2022年度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技应用奖一等奖、中环机协环保装备科学技术创新二等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安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
罗 欣, 唐 勇, 罗小勇, 漆 铜, 李相儒, 李云全, 陈 亮, 裘晓鹏, 丁洁然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5):  126-126. 
摘要 ( 1239 )   PDF(pc)(4064KB) ( 1665 )   PDF(mobile)(4064KB) ( 12 )   收藏
广安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咨询和设计工作,投资6.5亿元,于2019年12月开工,2022年12月竣工。项目包含1个综合处置厂和1个安全填埋场,综合处置厂位于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6.95 hm2;安全填埋场位于广安市枣山园区金南社区(原广门乡金峰村),占地面积23.9 hm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