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28
上一期   
固体废物处理过程衍生污染控制
垃圾焚烧和填埋无意产生的新污染物对比研究
赵 曦, 蔡晓伟, 于 岑, 肖 遥, 韦 斯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1-1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01
摘要 ( 51 )   PDF(pc)(1383KB) ( 29 )   PDF(mobile)(1383KB) ( 0 )   收藏
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是无意产生的新污染物(EP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焚烧和填埋产生的EPs种类清单、分布规律、浓度、产生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垃圾焚烧和填埋均会产生持久性有机物(POPs)、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内分泌干扰物(EDCs)和微塑料(MPs)等多种EPs。垃圾焚烧会产生溴代二[口][恶]英(PBDD/Fs)和氟代二[口][恶]英(PFDD/Fs),垃圾填埋会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垃圾焚烧产生的EPs在焚烧厂产物中呈现出3种不同的分布规律,二[口][恶]英(PCDD/Fs)、多氯联苯(PCBs)和多溴联苯醚(PBDEs)主要分布在飞灰中,多环芳烃(PAHs)、短链氯化石蜡(SCCPs)、MPs主要分布在底渣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抗生素主要分布在渗滤液中。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大部分POPs浓度高于填埋场渗滤液,大部分抗生素浓度低于填埋场渗滤液。垃圾焚烧PCDD/Fs、PBDEs、SCCPs、PAHs、PCBs、PFASs、MPs产生量大于填埋;垃圾填埋喹诺酮类(QNs)、磺胺类(SAs)、四环素类(TCs)和大环内酯类(MLs)等抗生素以及PAEs的产生量大于焚烧。总的来看,焚烧更倾向于产生具有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PBT或vPvB)的EPs,而填埋更倾向于产生具有持久性和迁移性(PMT或vPvM)的EPs。对比结果因受数据样本量、垃圾填埋龄、采样季节(降雨)和边界条件的影响而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研究结果提示,垃圾分类、填埋场存量垃圾治理、焚烧飞灰螯合固化后填埋和渗滤液/淋溶液回喷焚烧等措施均可有效降低垃圾处置的EPs产生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危险废物填埋库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治理工程实例分析
李阳青, 于斯夫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12-1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02
摘要 ( 49 )   PDF(pc)(5928KB) ( 26 )   PDF(mobile)(5928KB) ( 0 )   收藏
以某危险废物填埋库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治理工程为实际案例,对污染土清挖外运-水泥窑协同处置、地下水抽出-注水处理工艺路线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危险废物填埋库区周边土壤主要受到挥发酚、砷、铬、锑污染,周边地下水受到挥发酚、氟化物、砷、铊污染;挥发酚是本危险废物填埋库区土壤及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地下水污染与土壤污染息息相关,但土壤与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中污染土清挖外运-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可快速清除污染源,为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创造条件;地下水抽出-注水处理工艺可有效改善地下水水质,地下水中挥发酚、氟化物、砷、铊浓度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标准限值以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处理生命周期评价与碳足迹
基于生命周期的含铁污泥热解资源化新工艺环境影响研究
陶爽奕, 陈英健, 杜 倩, 杨家宽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18-27,3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03
摘要 ( 21 )   PDF(pc)(4071KB) ( 16 )   PDF(mobile)(4071KB) ( 0 )   收藏
市政污泥脱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Fenton调理技术因其能有效实现污泥深度脱水而受到广泛关注。针对Fenton污泥调理技术产生的大量富铁污泥处理难等问题,前期研发了污泥富铁生物炭污泥调理脱水-土地利用新工艺。以该新工艺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其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Fenton碱性废渣污泥调理脱水-填埋工艺相比,新工艺对全球暖化潜能、酸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可吸入无机物和生态毒性等5类环境影响均有显著改善,分别减少了75.12%、44.26%、4.96%、22.86%和63.92%。通过对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标准化计算,发现新工艺总环境影响潜值可降低25.89%,说明富铁污泥热解资源化新工艺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典型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碳排放分析
刘荣杰, 金 红, 肖丽祺, 尹寒冰, 张 蕾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28-3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04
摘要 ( 31 )   PDF(pc)(948KB) ( 18 )   PDF(mobile)(948KB) ( 0 )   收藏
厨余垃圾处理新技术相继出现并得到应用,其碳排放研究仍较为缺乏。为核算厨余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本研究依据我国首个相关地方标准DB4403/T 468—2024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碳排放核算指南,对直接混合焚烧、三相分离协同焚烧、厌氧消化、喂养黑水虻、发酵产酸5种处理方式的典型项目进行碳排放分析,涵盖了3个范围和碳补偿部分。结果表明,5个项目的净碳排放量(转化为CO2当量,以厨余垃圾计)由低到高依次为厌氧消化(-90.82 kg/t)、发酵产酸(-81.04 kg/t)、三相分离协同焚烧(-80.96 kg/t)、喂养黑水虻(-41.78 kg/t)、直接混合焚烧(-3.01 kg/t)。范围一碳排放在0~52.43 kg/t,主要源于厨余及废水、废渣处理的直接排放。范围二碳排放在19.32~67.17 kg/t,主要源于厨余及废水处理的电耗。范围三碳排放在2.23~7.21 kg/t,主要源于药剂消耗。碳补偿在-185.75~-81.08 kg/t,源于输出电力(-123.75~-81.08 kg/t)、生物柴油(-62.00 kg/t)、生物碳源(-40.59 kg/t)、有机肥料(-34.56 kg/t)、饲料原料(-19.80 kg/t)。可通过提高气体控制水平、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化产物产率等措施实现技术的低碳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分选与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在混凝土中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方凯乐, 周 强, 汪 军, 冯 至, 吴 珣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38-45.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05
摘要 ( 47 )   PDF(pc)(922KB) ( 27 )   PDF(mobile)(922KB) ( 0 )   收藏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量不断增加,炉渣产生量也随之增多,其资源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系统综述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在混凝土中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炉渣富含Si、Ca、Al等元素,具备作为胶凝材料及骨料的潜力,但其重金属含量、多孔结构及高吸水性可能影响混凝土性能。研究表明:机械处理、水洗、热处理及碳酸化等多种预处理方法可有效改善炉渣的理化特性。作为胶凝材料时,炉渣火山灰活性可提升混凝土密实度,但掺量需控制在40%以下;作为混凝土的粗骨料或细骨料时,其替代率与混凝土强度呈负相关,需通过优化预处理和掺量以平衡性能与环境风险。未来研究应聚焦复合掺合料开发及长期耐久性评估,以推动炉渣在混凝土中的高效安全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陈腐垃圾风选技术设备改进优化探讨
张 飞, 李 玲, 余霖锋, 徐华锺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46-54.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06
摘要 ( 32 )   PDF(pc)(10191KB) ( 15 )   PDF(mobile)(10191KB) ( 0 )   收藏
风选作为陈腐垃圾分选工艺体系的核心单元,其设备效能直接影响垃圾分选效率及其资源化利用水平。对风选设备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梳理,阐释了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存在问题。通过构建简化理论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气流动力学特性(风速/风压/风向)、物料属性(粒度/密度/形态)、运动特性(速度/攻角)及操作变量(受风时间/有效受风面积/物料-气流双相流场夹角/干扰效应/物料收集效果)等对风选质量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风选质量的方法,指明了风选设备的改进优化方向,创新性地研发了双驱折流卧式风选机。该风选机能使风选产物含杂率降至5%以下,比传统风选设备降低了59.87%~89.71%,显著提高了风选产物的资源品位和经济价值,拓展其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析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总体规划及运营要点
张晓星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55-6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07
摘要 ( 34 )   PDF(pc)(6654KB) ( 18 )   PDF(mobile)(6654KB) ( 1 )   收藏
以上海市2018年以来建设、运营的5座典型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为依托,结合运营实践,从环保、经济性及资源化角度分析了以装修垃圾为主、兼顾拆除垃圾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在总体规划和运营过程中的要素。探讨了处理对象与规模的选择对项目环保、经济性的影响,垃圾收运模式和再生产品应用经济性对工程选址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运营关键目标与生产线设置要点。结果表明: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规划和运营项目应以装修垃圾为主,兼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收运服务半径50 km内采用直运模式,不设中转分拣;再生骨料占比通常为75%~85%,是制砖、砂浆等建材利用的生产原料,再生骨料运输距离越大,运输成本越高,收益越小;需焚烧/填埋处置的分拣残渣占比为10%~25%,残渣运输距离决定需配置车辆的数量,是运输成本的决定因素。因此,工程选址宜尽量靠近再生骨料应用、残渣处置厂,具备条件的厂内设置制砖、砂浆等建材利用设施。运营关键目标为再生骨料品质高、资源化率高、残渣率低(资源化率90%和75%工况下,产品收益及残渣处置成本折算到吨垃圾成本差距33.75元/t),粉尘和噪声控制好。运营过程施行装修、拆除垃圾分别经济测算、分类结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高值化利用
好氧通风提高存量生活垃圾生物降解能力的试验研究
白 力, 李慧康, 叶 璐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62-70.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08
摘要 ( 31 )   PDF(pc)(1917KB) ( 17 )   PDF(mobile)(1917KB) ( 0 )   收藏
针对目前填埋龄10 a以上存量垃圾填埋场原位好氧修复效果的实验室研究较少的问题,以实际填埋场10 a填埋龄存量垃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室好氧和厌氧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固相垃圾和渗滤液主要指标变化规律,研究好氧通风提高存量生活垃圾生物降解性的能力。结果表明:厌氧和好氧通风条件下,存量垃圾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好氧通风条件下垃圾降解和渗滤液有机物衰减速率均明显快于厌氧条件;好氧通风条件下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比值(C/L)、垃圾降解稳定化归一指标(βs)、生物可降解度(BDM)、垃圾有机质(OM)含量的衰减系数分别为厌氧条件下的6.0倍、4.0~4.3倍、3.0~4.0倍和1.7~1.8倍,好氧通风条件下渗滤液COD、BOD5、B/C的衰减系数分别为厌氧条件下的8.0倍、7.0倍和2.5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添加调理剂对农村固体废物堆肥的影响
刘俊杰, 严晓斌, 石东峰, 何一鸣, 宋 娜, 汪群慧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70-77.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09
摘要 ( 28 )   PDF(pc)(2202KB) ( 14 )   PDF(mobile)(2202KB) ( 0 )   收藏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为研究肉骨粉和风化煤的添加对尾菜和秸秆堆肥的影响,设置T1(白菜尾菜+玉米秸秆)、T2(白菜尾菜+玉米秸秆+肉骨粉)和T3(白菜尾菜+玉米秸秆+肉骨粉+风化煤)处理进行堆肥试验,对堆肥过程中温度、水分、pH、C/N等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加入肉骨粉+风化煤处理,能提高堆肥中后期的发酵温度,使堆肥高温期保持时间较长,且能提高发酵的最高温度。堆肥结束时,所有处理有机碳含量下降30%左右,T3处理的剩余有机质含量最高;全氮含量分别增加70.46%、73.13%和77.21%,T3处理的全氮含量最高;全钾含量分别增加 105.21%、110.28%和121.86%,T3处理的全钾含量最高;全磷含量分别增加96.88%、100.00%和119.44%,T3处理的全磷含量最高。由于T1、T2和T3处理的基础原料(白菜尾菜、玉米秸秆)占比高且养分含量接近,而仅通过少量调理剂(肉骨粉、风化煤)调整配方,导致养分增量差异较小。堆肥结束时,种子发芽指数(GI)分别达到91.97%、99.08%和125.73%,T3处理的GI值最高。可见添加肉骨粉+风化煤可加快堆肥腐熟,增加氮、钾、磷的累积,提升堆肥品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填埋场藻光互补系统在厨余厌氧膜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
吴 健, 炊春萌, 王智宇, 乐亮亮, 陈卫华, 华银锋, 徐阿龙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78-85.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10
摘要 ( 43 )   收藏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藻光互补”模式将清洁能源生产与生物固碳结合,为大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依托上海市浦发?零碳绿谷园区,以厨余厌氧膜过滤沼液为营养液,添加K2HPO4调节氮磷比,采用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与光伏结合,进行了为期211 d的填埋场小球藻半连续培养试验,并监测生长状况、营养消耗及水质变化。结果表明:小球藻生物量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冬季较低,这与太阳高度角、遮光率和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微藻对氮磷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物利用良好,出水TN、TP、NH3-N及COD的平均值分别为(136.1±83.3)、(12.6±6.6)、(133.8±90.2)、(123.6±81.6) mg/L。中试最佳产藻条件组合为温度(25.50±3.88) ℃、光照强度(21 783±11 256) lux、氮磷比12.0、CO2通入速率0.37 L/min、pH 6.59±0.2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东部某厨余垃圾处理厂技术路线发展沿革
韩禄鑫, 颜溥昊, 刘 力, 王凯楠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86-90.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11
摘要 ( 32 )   PDF(pc)(6771KB) ( 18 )   PDF(mobile)(6771KB) ( 0 )   收藏
北京市东部某厨余垃圾处理厂于2007年投产运行。由于北京市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的特性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该厂不能稳定运行。2023年该厂将预处理系统由“机械破碎+机械压榨制浆”工艺改为水力制浆工艺,干式厌氧改为湿式厌氧,并更换了除臭系统设备,改造后处理系统适应了新的垃圾特性,实现了稳定运行。预处理系统的出渣率约为20%、出渣含水率约为70%;厌氧系统产气率达到65 m3/t,沼气中甲烷浓度约为57%;除臭系统的设计风量降低了50%,有组织臭气排放浓度低于1 000(无量纲)。该处理厂改造实践和相关经验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或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化学处理与烟气污染控制
复合载氧体在碱金属共存生物质化学链气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彤语, 廖艳芬, 唐玉婷, 马晓茜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91-9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12
摘要 ( 26 )   PDF(pc)(13376KB) ( 21 )   PDF(mobile)(13376KB) ( 0 )   收藏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碱金属的存在易导致载氧体失活、碳资源利用率及气化效率下降,严重制约了化学链气化技术的稳定运行与工程应用。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Ni基核壳结构复合载氧体,以提升其抗碱金属与抗积碳能力。同时,提出异位化学链气化配置工艺,兼顾利用碱金属催化断键与气化作用,削弱其与灰分交互作用对载氧体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水蒸气/生物质质量比(1.5、3.0、4.5、6.0)对气化性能与载氧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载氧体在异位配置、实验温度为900 ℃、水蒸气/生物质质量比为4.5的条件下,气化性能最优。15次循环中产气率稳定在1 887.13 mL/g,碳转化率与气化效率整体维持在79%~86%与113%~122%。本研究在碱金属共存条件下,提出并验证基于载氧体优化与工况协同调控的策略,为生物质气化过程的稳定运行与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高压炉内再热技术在垃圾焚烧厂的应用
岳兴月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99-103.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13
摘要 ( 27 )   PDF(pc)(1646KB) ( 14 )   PDF(mobile)(1646KB) ( 0 )   收藏
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项目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竞争加剧,叠加国家补贴退坡与环保要求提升,企业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提高蒸汽参数、优化余热利用效率及采用高转速汽轮机等成为关键技术路径。其中,超高压炉内再热技术通过提升蒸汽参数显著提高发电效率,已成为垃圾焚烧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某1 000 t/d超高压炉内再热焚烧线为案例,分析其技术方案与运行效果。项目主蒸汽参数为13 MPa、450 ℃,采用一次中间再热系统,投产后吨垃圾发电量提升至554 kWh/t,较改造前增加237 kWh/t,可增加收入超2 200万元。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再热技术可显著提升垃圾焚烧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卫生管理与评价体系
基于实际工程经验分析重大传染病期间的医疗废物管理
邹惠煌, 仉 博, 阮剑波, 钟江平, 何品晶, 吕 凡, 章 骅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104-11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14
摘要 ( 33 )   PDF(pc)(582KB) ( 16 )   PDF(mobile)(582KB) ( 0 )   收藏
医疗废物是病原体潜在的传播媒介,安全收运处置医疗废物是预防未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重大传染病期间的应急管理实践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医疗废物在紧急状态下的收运调度、包装贮存、对接衔接与协同处置等环节的管控要点,提出了涵盖作业规范、人员防护与流程协同的管理建议。同时,针对现有医疗废物管理应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流程优化的重点方向与改进策略,为我国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研究及对策建议
王昕昕, 郑伟萍, 张文勇, 庄 颖, 董 方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112-11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4.015
摘要 ( 29 )   PDF(pc)(526KB) ( 37 )   PDF(mobile)(526KB) ( 2 )   收藏
通过调研青岛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现状,分析收费工作中存在的收缴率低、收费方式滞后、收费阻力大、收费成本高等问题。对国内外常用收费方式及收费模式进行比较,发现“水消费系数法”收费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可避免拒交、少交问题,确保收费过程公正性与规范性。基于此,建议青岛市以“水消费系数法”为主,采取“分区动态混合收费模式”,委托自来水公司代收垃圾处理费。同时,提出通过加大宣传、完善收费体系、鼓励社会监督、强化执法等措施提高收缴率。此外,从完善垃圾收费政策、实现智慧管理、探索农村垃圾收费3个方面对生活垃圾收费管理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用技术与实践优秀案例
菏泽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项目
张 倩, 孙位蕊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117-119. 
摘要 ( 24 )   PDF(pc)(2397KB) ( 18 )   PDF(mobile)(2397KB) ( 0 )   收藏
菏泽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图1)位于菏泽市鲁西新区,园区总占地面积约17.33 hm2,由菏泽城建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投资9.6亿元建设,现一期项目已建成并投产,可处理城市建筑垃圾2.0×106 t/a,生产预拌混凝土8.0×105 m3/a、湿拌砂浆3.0×105 m3/a、水泥稳定碎石1.0×106 t/a、市政预制构件1.0×105套/a。项目主要设备为处理1.0×106 t/a混凝土块/原生石材破碎生产线1条、处理1.0×106 t/a砖瓦块破碎生产线1条、精品砂石骨料整形生产线(S3)1条、精品机制砂生产线(V7)1条、HZS240混凝土生产线4条、NWCB600稳定土生产线2条、全自动制砖生产线1套及全自动免铲车布料系统1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莱芜市环保静脉产业园建设项目
张忠延, 赵志达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120-122. 
摘要 ( 24 )   PDF(pc)(1399KB) ( 15 )   PDF(mobile)(1399KB) ( 0 )   收藏
莱芜市环保静脉产业园建设项目(图1)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服务范围覆盖整个莱芜区和钢城区,项目由光大环保能源(莱芜)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2017年11月正式运行,垃圾焚烧发电总规模900 t/d,一期为2×300 t/d垃圾焚烧炉+1×12 MW汽轮发电机组,100 t/d餐厨垃圾处理;二期为1×300 t/d垃圾焚烧炉+1×6 MW汽轮发电机组。项目总投资5.8亿元。一期占地面积4.7 hm2,建筑面积26 049 m2,投资3.9亿元,其中餐厨垃圾处理为0.44亿元。项目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协同餐厨垃圾处理为核心,通过集中规划,统筹布局,已打造成处理品类多样、应用技术协同、土地高度集约的静脉产业园区,实现耦合共生和资源循环利用,彻底解决了莱芜城市发展过程中固体废物处置难题。2017年11月,该项目的“餐厨垃圾处理”“垃圾焚烧”“污泥处理”3个项目类别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17固废展组委会组织的“2016—2017年度环境卫生行业争优创新系列表彰活动评选”中荣获3个银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都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迁建项目
王加雷, 唐 波, 米 莉, 李 敏, 周 文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123-125. 
摘要 ( 32 )   PDF(pc)(1132KB) ( 20 )   PDF(mobile)(1132KB) ( 1 )   收藏
成都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迁建项目(图1)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昆山村,兴城西绿色建材基地东北侧,总投资约为4.2亿元,总规划占地面积为32 855 m2。项目采用“厌氧发酵+快速好氧协同制备生物腐植酸肥料”的工艺处理路线,设计日处理400 t餐厨垃圾和40 t废弃油脂。项目自2021年开始建设,2023年12月达到设计产能。该项目为四川省建成运行单体规模最大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通过净化厌氧发酵系统产生的沼气,实现了热电联产,蒸汽用于自给、电力则上网和自用,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项目达到再生循环目的,在厂区中对废水、废渣等进行达标处理或资源化利用,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可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昌市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吉红军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4):  126-128. 
摘要 ( 27 )   PDF(pc)(2654KB) ( 22 )   PDF(mobile)(2654KB) ( 0 )   收藏
南昌市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位于南昌市麦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占地面积约5.48 hm2,总投资约为3.5亿元,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施工图设计。项目于2020年10月动工建设,2021年6月带料运行以来,整体运行安全稳定,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达到环保要求。项目总设计规模为330 t/d,包括200 t/d餐厨垃圾、100 t/d厨余垃圾及30 t/d废弃油脂。主体采用“预处理+中温湿式厌氧+沼气净化及利用+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建设包括餐厨和厨余垃圾预处理系统、厌氧消化及脱水系统、沼气净化及利用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除臭系统等。该项目主要服务于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红谷滩新区、高新开发区、昌北经开区及桑海开发区,有效解决了南昌市日益增长的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末端处置的棘手问题。南昌市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实景见图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