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7-01
上一期   
环境卫生管理与评价体系
“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优化:存量固体废物治理
张 帅, 周弋铃, 詹良通, 黄旭阳, 辛江原, 陈云敏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1-1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01
摘要 ( 22 )   PDF(pc)(696KB) ( 17 )   PDF(mobile)(696KB) ( 2 )   收藏
无废城市”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举措。我国现有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是指导建设工作和评估建设成效的主要依据,涵盖了增量与存量固体废物的综合管理与治理。然而,“十四五”期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揭露,存量固体废物治理中仍存在固体废物违规堆存、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整治不到位、填埋场超负荷运行以及渗滤液管理不当等问题。这体现出当前政策、规划、设计等在存量固体废物治理方面存在不足,亟需改进。基于现状分析了存量固体废物治理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在现行建设指标体系中增设“存量固体废物治理”一级指标,具体细分为“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存量建筑垃圾治理”“存量工业固体废物治理”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同时,深入探讨了新增指标内涵,通过案例展示其可行性。这一改进有助于完善“无废城市”建设指引,激励更多城市加强存量固体废物治理,助力“无废城市”高标准建设和建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现状及处理成本分析
王慧慧, 王 领, 朱旻航, 连宋剑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12-1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02
摘要 ( 14 )   PDF(pc)(1584KB) ( 12 )   PDF(mobile)(1584KB) ( 1 )   收藏
针对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状况不明晰及政府补贴过高影响决策管理的问题,本研究系统收集并分析了全国530座集中处理设施和3 971座分散处理设施(合计处理能力1.411×105 t/d)的运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处理设施平均负荷率低于70%;集中处理设施以100~<300 t/d规模为主,技术应用占比依次为厌氧消化>协同焚烧>好氧发酵>生物转化,单位投资强度集中在30~<80万元/t,政府处理补贴中位值为232元/t;分散处理设施普遍存在能耗偏高、出料品质不稳定、产品评价体系不完善及恶臭污染控制困难等技术瓶颈,主要适用于集中处理不经济的特定场景。研究发现,资源化产品收益偏低是导致政府补贴高的关键因素,建议通过加大沼气资源化利用补贴力度、研发低成本处理技术等降本增效措施,缩小其与焚烧处理补贴的差距。本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和补贴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视角下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丁雨晴, 郭燕秋, 甘佳敏, 蒋 俊, 高岳毅, 陈 妍, 严 婷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19-2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03
摘要 ( 10 )   PDF(pc)(866KB) ( 4 )   PDF(mobile)(866KB) ( 0 )   收藏
高校实验室安全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产出的保障。为提高高校实验室区域安全风险的管理能力,本研究基于南京市135间实验室的风险隐患调研画像,提出了一套新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综合了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条件、危险化学品管理、设备设施及工艺、安全风险控制、应急能力以及人员安全应急能力等6个一级指标,细分为29个二级指标和67个客观评价要素。同时,制定了一套赋分原则和计算方法,以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通过对两所高校的3间实验室进行综合评价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新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有效地对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级,并且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室在不同方面的风险状况。新体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实验室,解决了以往评价标准模糊和指标项目不全面的问题,能显著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精细化安全管理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高值化利用
乳酸介导碳链延长产己酸规模化应用瓶颈
王玉洁, 仇俊杰, 吕 凡, 章 骅, 何品晶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27-36,4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04
摘要 ( 9 )   PDF(pc)(2059KB) ( 4 )   PDF(mobile)(2059KB) ( 0 )   收藏
厨余垃圾资源化是建设“无废城市”与实施垃圾分类的关键。碳链延长技术,特别是利用其生产己酸等中链羧酸,为厨余垃圾向高值化学品转化提供了前景广阔的生物精炼途径。其中,以乳酸为中间产物的途径,因其反应过程较易控制、电子供体利用率高的潜在优势而备受关注。尽管实验室规模研究已证实该技术的可行性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将其从实验室推向工程规模应用仍面临挑战。为此,综述了乳酸介导碳链延长产己酸的研究现状,并重点剖析了其规模化应用瓶颈。主要挑战在于:复杂底物的适应性与微生物可利用性、过程的精准调控与实时监控、功能微生物群落的效能与稳定性,以及高昂化学品与能源消耗带来的经济性制约。解决这些问题是推动该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的应用对比探究
刘 彬, 张 森, 王立彤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37-48.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05
摘要 ( 12 )   PDF(pc)(20634KB) ( 7 )   PDF(mobile)(20634KB) ( 0 )   收藏
我国某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采用Kompogas卧式推流单轴搅拌、TTV隧道窑单轴搅拌、Dranco立式锥底强制循环搅拌3种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对城市垃圾分类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通过对比3种干式厌氧技术的装备集成和运行参数,分析探究其技术应用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工艺和设备特性对比,TTV和Dranco中温干式厌氧可以得到更稳定的运行参数,优于Kompogas高温干式厌氧;TTV厌氧罐桨叶设置与罐体贴合,可以有效避免易沉重物质沉积,出料不发生堵塞,Dranco立式厌氧罐通过强制循环保证了物料的均质性,实现快速接种;沼渣脱水工艺采用振动筛、螺旋挤压机、离心脱水机效果更稳定。通过运行参数和指标的对比,TTV和Dranco实现了满负荷稳定运行,3种厌氧技术VS的降解比例基本相同; TTV的关键评价指标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容积产气率为5.44 m3/m3、厌氧罐进料挥发性固体负荷(以VS计)为10.47 kg/(m3·d)、挥发性固体分解率为75.77%;TTV和Dranco均实现了较高的脱水残渣含固率,平均值分别达到37.31%和37.19%,结合厨余垃圾实际处理量,TTV的沼液产生量和沼液含固率均低于Kompogas和Dranco。通过运行经济对比,TTV的管理维护成本为16.2元/t,运行消耗成本33.42元/t,显著优于Kompogas和Dranco。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油对家庭厨余垃圾厌氧资源化处理工程运营安全及经济性分析
张晓星, 王 伟, 张献华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49-55.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06
摘要 ( 9 )   PDF(pc)(1750KB) ( 6 )   PDF(mobile)(1750KB) ( 0 )   收藏
湿垃圾包括餐厨垃圾和家庭厨余垃圾,已建湿垃圾厌氧资源化处理工程存在餐厨垃圾设置提油工序、家庭厨余垃圾不设提油工序的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某湿垃圾厌氧资源化处理工程为依托,分析家庭厨余垃圾提油工序设置前后对工程运营安全的影响,包括厌氧生物系统运营安全(可通过观察挥发性脂肪酸、碱度及沼液含油率的变化规律体现)、沼液好氧生物处理系统运营安全(可通过溶解氧的变化规律体现)。分析表明家庭厨余垃圾浆液含油率为1.5%~3.0%,须设置提油工序,否则会导致厌氧系统挥发性脂肪酸提高、碱度降低,系统不安全;沼液污水处理系统因沼液含油率高严重影响充氧效果,MBR系统硝化池溶解氧低于0.5 mg/L,处理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导致生物系统崩溃。经济性分析表明粗油脂单价(以垃圾计)为4 000~8 000元/t,综合粗油脂收入和运行成本,吨垃圾收益为37.20~94.20元;甲烷产率提升约12%;沼液MBR处理系统超滤膜污染频率减少约40%。该研究可为新建或改建该类项目的工程设计和运营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生活垃圾填埋与二次污染控制
某大型老旧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修复工程设计
孟凡跃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56-63.  DOI: 0.19841/j.cnki.hjwsgc.2025.03.007
摘要 ( 6 )   PDF(pc)(6684KB) ( 3 )   PDF(mobile)(6684KB) ( 0 )   收藏
以我国南方某大型老旧垃圾填埋场为例,通过地下水水质调查数据分析,地下水中存在多种低浓度污染物(如氨氮、COD、挥发酚、锰等),结合国内外地下水修复主流技术优缺点,优选采用抽出-处理技术,构建“曝气生物流化床+电催化氧化+反渗透”工艺系统,实现地下水中多污染物的同时高效去除(去除率约100%),出水水质指标低于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的表1中Ⅲ类水质限值,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填埋场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岩土工程设计建议
邱清文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64-69.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08
摘要 ( 9 )   PDF(pc)(4499KB) ( 8 )   PDF(mobile)(4499KB) ( 1 )   收藏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经固化稳定化处理后,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分区填埋是我国现阶段主流处置方式。然而,工程实践中,飞灰堆填坡比一般参照生活垃圾的1∶3执行,填埋库容未最大程度发挥。对不同坡比条件下飞灰边坡和终场覆盖层的稳定性以及填埋库区长宽比和面积对填埋库容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飞灰自身土力学特性,飞灰堆填坡比设计值可实现从1∶3调整为1∶2,甚至1∶1,从而显著提高飞灰填埋场库容。当综合考虑飞灰填埋场关闭后终场覆盖层的稳定性,则建议飞灰堆填坡比设计值设置为1∶2。飞灰填埋场库容随库区长宽比增加而减小,且库区面积越小,库容降幅越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政污泥干化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赵 凤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70-74,8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09
摘要 ( 13 )   PDF(pc)(527KB) ( 8 )   PDF(mobile)(527KB) ( 0 )   收藏
污泥干化焚烧技术具有显著的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特点,在我国已成为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重点研究和重要发展方向。无论从工艺角度还是投资角度,污泥干化设备对污泥处置项目的成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采用桨叶、薄层、盘式干化技术的3种污泥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从设备结构、物料与能量衡算、工艺流程、控制方法和未来热干化应用角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为类似项目的建设和技术选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存量垃圾快速好氧稳定化装备研究及工程应用
曹占强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75-8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10
摘要 ( 9 )   PDF(pc)(9414KB) ( 6 )   PDF(mobile)(9414KB) ( 0 )   收藏
存量垃圾快速好氧稳定化处理是通过向生活垃圾堆体内注入空气和水,以激活好氧生物菌群反应活性,加速垃圾中有机组分降解并达到物理化学性状不再发生剧烈变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快速好氧稳定化无论是作为原位生态修复的主要工艺,还是作为异位修复的预处理工艺,在存量垃圾修复治理项目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存量垃圾治理传统的好氧稳定化装备通常存在土建基础要求高、安装就位周期长、转场运输不便捷等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并实现快速安装、直接投运、整体转场、远程监控等功能要求,基于模块化、智慧化、一体化、高效化等设计理念,对好氧稳定化装备进行了改进设计和工程应用,实现了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工程成本的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废物源特征与收运系统
基于已有可回收物中转站的布局优化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朱远超, 王晓燕, 王 超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82-89,9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11
摘要 ( 11 )   PDF(pc)(19443KB) ( 6 )   PDF(mobile)(19443KB) ( 0 )   收藏
为提升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率,优化可回收物收运设施体系,采用两种改进的最大覆盖模型,开展北京市朝阳区可回收物中转站布局优化研究。基于可回收物设施布局现状,分析中转站可达性以确定其服务覆盖范围,以人口分布权重的可回收物交投点作为需求点、实际道路路网作为运输路径,提出7种中转站的布局优化方案。结果显示,方案均实现了对可回收物中转站布局的优化,其中方案A运输时间最短,为3 747.34 min;方案C建设成本最低,为1 684万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分类背景下广州市可回收物组分与特性研究
高 慧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90-96.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12
摘要 ( 7 )   PDF(pc)(1802KB) ( 7 )   PDF(mobile)(1802KB) ( 0 )   收藏
资源回收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一环,而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是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短板。以典型区域为切入点,通过现场调研、实验分析等方式,研究居民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产生及分类情况,分析其组分及理化特性等。结果表明:近10年广州市进入环卫清运系统生活源垃圾组分中的可回收物占比(9.9%~24.5%)在波动变化中逐渐降低,其中高值可回收物均值为6.73%,低值可回收物波动下降。2021—2023年,G街道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中高值可回收物占比(21.20%~33.34%)逐年升高,低值可回收物占比逐年降低;G街道黑桶中按垃圾分类组分分析,可回收物占比由23.73%降至15.80%,其中纸皮类、塑胶、金属均逐年降低;按物理组分分析,橡塑类(28.58%~31.28%)含量较高,纸类和玻璃类略升高;6类样品理化特性显示,废纸类含水率(38.94%±3.30%)最高,塑料袋和塑胶干基高位热值高于生活垃圾均值,塑料袋和纸皮类的灰分较高,其他4类均在1.00%左右;塑料袋的Pb和Hg含量(以干基计)最高,分别为(11.75±6.18)、(0.063±0.086) mg/kg;织物的总Cr、As含量最高,塑料袋、织物等混入终端焚烧会加重飞灰、炉渣的重金属毒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可回收物选择合适的回收处理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提升其回收率及经济价值,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化学处理与烟气污染控制
垃圾焚烧项目烟气再循环设备腐蚀原因与优化方案
胡洪磊, 龙吉生, 吴亚中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97-101.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13
摘要 ( 10 )   PDF(pc)(3797KB) ( 5 )   PDF(mobile)(3797KB) ( 0 )   收藏
近年来,烟气再循环技术在垃圾焚烧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降低NOx排放,但烟气再循环设备的腐蚀影响了技术应用的效果和稳定性,因此亟需探讨产生腐蚀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以广东省某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烟气再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设备选型、工艺布置、操作规范等方面深入分析设备腐蚀的原因,并在工艺设计、运行调控两个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在工艺设计上应减少设备漏风并设置保护风和疏水管以减轻烟道腐蚀;在运行调控上应严格保障在设计工况下长周期运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活垃圾焚烧厂白烟来源及控制研究
段盼巧, 李雅昕, 白良成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102-106,113.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14
摘要 ( 7 )   PDF(pc)(1548KB) ( 5 )   PDF(mobile)(1548KB) ( 0 )   收藏
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过程中,烟囱会出现“白烟”现象,引起公众对环境污染的误解。从白烟来源、白烟排放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工程分析。结果表明:白烟质量相对大气可以忽略,其浓度不会影响当地气象条件;对白烟控制仅满足了感官需求,并要消耗大量能源,对节能减排起到负面作用;白烟问题不是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公众认识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IC-BiLSTM的垃圾焚烧炉SNCR脱硝系统动态建模
宋向楠, 高 山, 王文杰, 王 强, 花 强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107-113.  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5.03.015
摘要 ( 6 )   PDF(pc)(1795KB) ( 5 )   PDF(mobile)(1795KB) ( 0 )   收藏
针对垃圾焚烧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系统反应时滞性大、化学反应复杂和影响出口NOx因素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信息系数-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SNCR脱硝系统动态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分析SNCR脱硝机理与影响因素,初选与出口NOx相关的变量;接着基于最大信息系数算法选择与出口NOx相关性强的变量同时去除冗余变量;然后利用滑动窗口法和最大信息系数算法进行数据迟延估计,完成数据重构工作;最后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深度学习算法构建SNCR脱硝系统动态模型。结果表明:经过变量筛选和迟延估计后的动态模型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升,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约为8.62%,并且和BPNN、LSTM、GRU模型相比,分别下降18.6%、18.1%和12.5%,因此该建模方法具有更高精度和更出色的拟合效果,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现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用技术与实践优秀案例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回用脱除氮氧化物装置工艺及应用
李晓云, 陈 峰, 王炳胜, 向和平, 韩 伟, 陈 丹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114-116. 
摘要 ( 10 )   PDF(pc)(2275KB) ( 6 )   PDF(mobile)(2275KB) ( 3 )   收藏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回用脱除氮氧化物装置主要包括渗滤液收集泵、转存调节罐、输送泵、过滤器、喷枪及自动控制系统,是由泰安北控环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于2020年开始研发,2022年正式在泰安北控垃圾焚烧厂投入工程应用,并于2023年5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2 1 1142166.8)。该装置的应用使得垃圾焚烧厂约50%的渗滤液实现了炉内全量化处置,有效解决了因高温结焦引发的炉体运行问题。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在高温条件下可部分替代尿素,参与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反应过程,有效扭转了高成本达标排放的劣势,转而形成资源化利用的优势,同时也为氨氮浓度较高的老龄渗滤液处置提供一条理念转型、技术可靠、成本可控的新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山市炉渣(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工程
施至理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117-119. 
摘要 ( 5 )   PDF(pc)(1681KB) ( 7 )   PDF(mobile)(1681KB) ( 0 )   收藏
黄山市炉渣(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图1)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洪坑村西侧的黄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占地面积约为 1.31 hm2,建筑面积 4 833 m2,主要处理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总设计处理能力为 200 t/d,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的核心内容是炉渣预处理,通过科学的筛分及分选工艺,使炉渣集料成为可售产品;二期工程则专注于炉渣集料的深度资源化利用,将其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结合用于制砖。项目于 2020 年 5 月开工建设, 2021 年 3 月正式投产运行,主要采用“磁力分选+湿法破碎+跳汰摇床+筛分+洗砂+沉淀+布袋过滤”等多阶段预处理工艺。分选后的炉渣集料运往资源化处理厂进行综合利用,而分离出的未燃尽物料则返回焚烧厂继续燃烧处置,金属物质则作为再生资源外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垃圾焚烧飞灰的高性能保温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韩志明, 刘向金, 严建华, 马增益, 张艺颗, 董常亮, 夏 金, 许爱华, 刘玉坤, 孙 昕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120-122. 
摘要 ( 7 )   PDF(pc)(5879KB) ( 6 )   PDF(mobile)(5879KB) ( 0 )   收藏
基于垃圾焚烧飞灰的高性能保温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20ZD003)实施于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由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教育发展中心、防城港中科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并建成一条产品示范线(图1)。该项目针对垃圾焚烧飞灰产生量大、重金属和二[恶]英毒害危害突出的问题,利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化学组分与保温材料原料化学组分相近的特点,将飞灰熔融无害化处理工艺和保温材料离心甩丝工艺相结合,采用飞灰作为原料,开发煤富氧熔融技术,在实现飞灰无害化处理的同时,进行保温材料的制备,成功实现垃圾焚烧飞灰的快速、大规模减量化处理,以及垃圾焚烧飞灰制备保温材料的资源化利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波市搭把手装修垃圾处置加工再生砖碳减排项目
王慧慧, 王忆俊, 陈 明, 闵亚军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123-126. 
摘要 ( 7 )   PDF(pc)(4124KB) ( 8 )   PDF(mobile)(4124KB) ( 0 )   收藏
宁波市搭把手装修垃圾处置加工再生砖碳减排项目(图1)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林岙,项目总投资约150万元,占地面积约3 000 m2,由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指导、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运营。2024年,项目先后完成装修垃圾制再生砖生产线和建筑垃圾制再生骨料生产线的建设与运行,解决了宁波市高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难题。2024年下半年,该项目实施完成了碳排放核算和碳减排认证,并于2024年12月26日,在宁波举行的首个无废低碳产品认证发布会及碳减排量交易会上,成功实现两笔无废产品(再生骨料和再生砖制品)碳减排交易签约。这是我国首例建筑垃圾资源化且实现碳减排交易的案例,是我国在无废低碳领域的开创性进展,成为宁波市积极响应国家无废城市建设以及双碳认证管理的最新政策要求、深入探索无废低碳协同与碳普惠交易的融合创新发展路径,成功实践国家级绿色交易平台、地方产权交易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与地方行业龙头企业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模式上的“宁波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个三”工程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单县模式”
赵 硕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  127-128. 
摘要 ( 7 )   PDF(pc)(3922KB) ( 6 )   PDF(mobile)(3922KB) ( 0 )   收藏
单县位于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是湖西革命老区,总面积1 670 ㎞2,总人口127万人,下辖22个乡镇(街道)、502个行政村。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与试点,先后淘汰了机械分拣、垃圾沤肥、发酵烘干等不适行的处理方式,优化确定了符合实际、投资较少、易于复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单县模式”,即厨前垃圾规模化养殖、厨余垃圾专业处理、其他垃圾焚烧发电的资源化利用模式。2019年山东省政府将单县确定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2020年住建部将单县列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2022年山东省农村垃圾分类现场会在单县召开。经过推进实施“三个三”工程,即聚焦“三个精准”,完善管理机制成体系;探索“三个创新”,突出因地制宜促提质;突出“三个强化”,健全保障机制重长效;实现了垃圾分类全县覆盖,并保持常态运行。“单县模式”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村镇垃圾治理专业委员会评选为2023年度村镇垃圾治理实用技术与实践案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