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1986—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调查采样资料,对30余年来上海市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密度、含水率、低位发热量以及产生量等理化特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口、政策等因素对生活垃圾理化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趋势与GDP呈现正相关;燃煤区(1986—1997年)垃圾组分以灰土类和厨余类为主;燃气区(1986—2019年)垃圾组分以厨余类、纸类、橡塑类为主,并且随着市民生活饮食结构、消费意识改变和外卖、快递等新兴行业发展,燃气区垃圾厨余类含量呈下降趋势,纸类、橡塑类呈上升趋势,物理组分变化使垃圾密度、含水率逐年下降,发热量逐年上升。随着立法强制分类后,干垃圾以橡塑类、纸类为主,低位发热量高达13 160 kJ/kg;湿垃圾基本为厨余类,纯净度高达99%。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