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4-29
上一期   
导电材料提升有机废物厌氧发酵性能的效果及其机制
李俊柔,陈 婷 ,殷 峻,周玉央,李 娜,沈东升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1-7. 
摘要 ( 1466 )   PDF(pc)(827KB) ( 7410 )   PDF(mobile)(826KB) ( 12 )   收藏
产气性能的提升是有机废物厌氧发酵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导电材料的添加能够有效提升有机废物厌氧发酵性能,增加甲烷产率。基于此,概述了添加导电材料对有机废物厌氧发酵体系产甲烷的提升效果,从导电材料理化特性和厌氧发酵微生物代谢活动方面综述了其潜在的提升机制,论述了导电材料对发酵功能微生物种群活性分布以及互营代谢的影响,并阐述了目前该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所面临的困境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环境影响分析——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
梁镇江,袁剑刚,张 伟,林晓霞,车婷婷,杨中艺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8-14. 
摘要 ( 1566 )   PDF(pc)(881KB) ( 7428 )   PDF(mobile)(880KB) ( 18 )   收藏
为寻求较优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途径,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焚烧发电和一种基于自动分选系统的新型资源化方法——全组分资源化处理技术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全组分资源化,垃圾焚烧发电会产生大量PM10、PM2.5、HCl、Cd、Hg、Pb和二恶英类(PCDD/DFs)等污染物排放;全组分资源化的CO2排放当量为55.86 kg/t,仅为焚烧发电的21.63%;全组分资源化的NOx和SO2的排放量(0.59、0.58 kg/t)接近焚烧发电(0.61、0.69 kg/t),但恶臭气体NH3和H2S的排放量(0.09、0.15 kg/t)高于焚烧发电(0.01、1.08×10-4 kg/t);全组分资源化的总环境影响潜值为6.89×10-14 PET2000,仅为焚烧发电(5.00×10-13 PET2000)的13.78%;全组分资源化产生的环境影响类型为全球变暖、酸化、光化学臭氧合成和富营养化,而焚烧发电除这4种以外还会产生人体毒性和粉尘。此外,全组分资源化具有较低投入、较高产出的特点。因此,鉴于我国生活垃圾资源化的特征,全组分资源化处理技术对于中小型城市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M2.5分析方法、组分特征及来源研究进展
姜洪进, 解静芳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15-20. 
摘要 ( 1743 )   PDF(pc)(793KB) ( 7452 )   PDF(mobile)(793KB) ( 32 )   收藏
PM2.5是当前大气重要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有较大的危害。论述了国内外PM2.5的环境标准、分析方法、组分特征和来源。我国PM2.5年平均标准限值为35 μg/m3,日平均标准限值为75 μg/m3;目前,PM2.5浓度监测手段主要有手工监测、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PM2.5的主要组分有水溶性阴阳离子、含碳组分、无机重金属元素等;PM2.5的来源以机动车尾气、燃煤、扬尘为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典型工艺下餐厨垃圾处理厂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分析
倪 哲,刘建国,王晓伟,孔 鑫,宋敏英,任连海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21-27. 
摘要 ( 1536 )   PDF(pc)(1065KB) ( 7414 )   PDF(mobile)(1064KB) ( 20 )   收藏
采用GC-MS联用研究典型工艺下餐厨垃圾处理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情况。在对各处理单元释放VOCs的组成、含量、来源和致臭物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污染物的化学活性和大气寿命,筛选分子标志物,建立餐厨垃圾处理厂VOCs污染指示图谱。结果表明,该厂在运行期间共检出8类57种VOCs,其中醇类所占比例最高 (42%~70%),其次为萜烯和含硫化合物。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醚等含硫化合物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致臭物质。预处理单元(分选/破碎单元)较后续湿热水解和好氧发酵工艺单元表现出更高的VOCs排放能力。苯、氯苯、柠檬烯等16种物质被选作该厂VOCs污染指示图谱的关键物质。Pearson分析表明图谱包含的VOCs在污染源和环境受体点的组成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拉萨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气体调查研究
汪 晶1,平 措1,周 鹏1,穷达卓玛1,周文武1,李 扬1,旦 增1, 2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28-32. 
摘要 ( 1466 )   PDF(pc)(868KB) ( 7323 )   PDF(mobile)(867KB) ( 5 )   收藏
以拉萨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现场采集数据的基础上,采用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进行分析评价,对主要温室气体产生量进行预测并评价其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拉萨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对周边大气环境存在较小的污染影响,综合空气质量良好;CH4产生量小于100 m3/h,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可以考虑自然排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餐厨垃圾“集散转运+直运”协同收运模式探究
陈海滨,吕 露,查星星,汪俊时,余 威,苗 雨,曹方琼,欧阳秀莉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33-35. 
摘要 ( 1621 )   PDF(pc)(459KB) ( 7264 )   PDF(mobile)(458KB) ( 29 )   收藏
鉴于餐厨垃圾不同于传统的生活垃圾,基本不具备可压缩性,不需要经由压缩式转运站提高装载效率及运输效率,故其收运体系建设通常认为应采用直运模式。但对于运距较远需配置大型运输车,又因道路狭窄、地形复杂等因素制约大型运输车无法抵达收集站装载餐厨垃圾时,宜采用集散运输模式,即垃圾桶经由平板车过渡至集散点再转载至大型运输车。其集散点应满足位置适中,不临近居民区,交通便利,有足够场地,场地应平整硬化、通水通电等基本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污染防治背景下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市场、技术发展趋势及典型案例分析
缪周伟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36-40. 
摘要 ( 1540 )   PDF(pc)(742KB) ( 7633 )   PDF(mobile)(741KB) ( 10 )   收藏
对近年来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的市场概况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数宗大型填埋场治理案例的研究,分析了技术模式的选择及特征对治理效果的影响。从统计数据来看,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十三五”收官阶段,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存量治理和新增市场将进一步释放。治理技术将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转变,好氧加速稳定化、生态化封场及筛分综合利用技术将成为主流技术。随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强化,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工作中将更加重视对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调查评估及修复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连市主辖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汪坪垚,章华涵,姜 勇,张 燕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41-44. 
摘要 ( 1601 )   PDF(pc)(490KB) ( 7406 )   PDF(mobile)(489KB) ( 8 )   收藏
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生活垃圾的人均日产生量进行了预测,并采用GM(1,1)模型对人口增长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大连市的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将达1.918 3×106 t,远超目前的处理能力,亟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焚烧炉渣的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袁满昌,温 冬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45-50. 
摘要 ( 1569 )   PDF(pc)(792KB) ( 7368 )   PDF(mobile)(791KB) ( 11 )   收藏
通过对国内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现状和建材市场的调研,同时在对炉渣成分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找准炉渣资源化利用的方向,并以此设计出符合我国垃圾焚烧炉渣基本现状的“干湿结合”综合处理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可实现炉渣集料和金属的高效分离,确保了集料的品质和金属的有效回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焚烧炉NOx生成特性和SNCR脱硝性能分析
张琳琳,杜海亮,刘焕联,白 力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51-54. 
摘要 ( 1505 )   PDF(pc)(785KB) ( 7626 )   PDF(mobile)(784KB) ( 15 )   收藏
以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对该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中NOx生成规律和SNCR脱硝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炉膛温度943~1 174 ℃,氧浓度5%~7%条件下,NOx原始浓度在180~350 mg/m3范围内波动,与炉内氧浓度和温度变化呈现正相关;温度对SNCR脱硝效率有重要影响,SNCR反应区域温度过高是其脱硝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结果,对焚烧炉内SNCR还原剂喷枪位置进行了改进,使SNCR脱硝反应位于850~1 000 ℃的合适温度区间内,从而显著提升其脱硝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高效能低排放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型式
孙向军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55-57. 
摘要 ( 1432 )   PDF(pc)(679KB) ( 7216 )   PDF(mobile)(678KB) ( 4 )   收藏
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厂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也对焚烧厂各主要设备的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特性,针对2种目前国内焚烧厂大量使用的炉排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解释如何通过炉排结构、炉拱形式及合理的配风来控制焚烧炉的污染物排放,并提出了焚烧炉在创新设计上实现高效能低排放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压缩过程的离散有限元仿真分析
申国庆,聂帅强,祝立涛,曹媛媛,李小宾,李华东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58-61. 
摘要 ( 1498 )   PDF(pc)(1089KB) ( 7343 )   PDF(mobile)(1088KB) ( 3 )   收藏
介绍了利用EDEM对垃圾压缩处理装置压缩垃圾过程的仿真分析。利用离散元素法建立了垃圾压缩过程的有限元力学模型,进行了垃圾压缩过程的离散有限元仿真,得到了较为准确的车厢及压缩头在受力时随时间变化的受力曲线。该方法可以进一步为环卫产品及垃圾站的结构强度分析和疲劳使用寿命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西省阳泉矿区酸性矿水细菌群落组成特征探究
宋立博,耿 红,智建辉,冯小姣,梁永平,李志平,岳建伟,徐 敏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62-65. 
摘要 ( 1443 )   PDF(pc)(1110KB) ( 7314 )   PDF(mobile)(1109KB) ( 3 )   收藏
为探究废弃煤矿区酸性矿水群落组成特征,于2017—2018年夏、冬、春季在山西省阳泉矿区小沟村酸矿水渗出点(AMD1)和小沟村露天矿积水(AMD2)2个样点采集水样,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测定各样本细菌群落组成,发现:小沟村酸矿水渗出点中,铁氧化菌Acidithiobacillus和铁还原菌Acidiphilium是夏季细菌群落中的主要菌属,norank_p_WS6和铁氧化菌Gallionella分别是冬季和春季的主要菌属;小沟露天矿积水中,铁还原菌Acidiphilium是夏季的优势菌属,铁氧化菌Ferrovum是冬季和春季的主要优势属。其他菌属均为低丰度成员,其中在夏季露天矿积水样点中发现少量的硫氧化菌Thiomonas。主成分分析表明夏季和冬季细菌群落差异尤为显著,结合优势属的表型分析,可能与水体中细菌对温度的敏感性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渗沥液浓缩液回喷处理对垃圾焚烧过程影响初探
严浩文,余国涛,杨 杨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66-69. 
摘要 ( 1572 )   PDF(pc)(608KB) ( 7347 )   PDF(mobile)(607KB) ( 13 )   收藏
对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沥液浓缩液回喷入炉开展探索,对浓缩液回喷入炉的关键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浓缩液回喷入炉对垃圾焚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缩液回喷量的增加,焚烧炉出口烟气温度、蒸发量、整体效率呈线性下降趋势;750 t/d处理能力的焚烧炉,回喷量控制在5 t/h之下是合适的;浓缩液回喷入炉有助于降低焚烧炉出口烟气中NOx含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CR技术用于AAO污水处理工艺的减泥效果研究
刘 捷,范洪波,宋 嵩,王丹丹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70-73. 
摘要 ( 1519 )   PDF(pc)(546KB) ( 7378 )   PDF(mobile)(545KB) ( 9 )   收藏
针对水力空化减泥技术(HCR)与城市污水处理厂AAO污水处理工艺的结合方法、剩余污泥减量效果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表明:HCR技术用于AAO污水处理工艺中,可使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的剩余污泥产生量减少60%以上,减少每吨湿泥(80%含水率)直接成本约为111元,且不影响出水水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电厂渗沥液膜浓缩液减量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何 势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74-76. 
摘要 ( 1488 )   PDF(pc)(430KB) ( 7188 )   PDF(mobile)(429KB) ( 9 )   收藏
生化+膜系统(纳滤+反渗透)的组合工艺可以有效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沥液,但处理过程会产生25%~45%难生物降解的膜滤浓缩液。膜滤浓缩液在电厂只能少量协同处理,故需采取措施减少膜滤浓缩液的产生量。介绍了预处理+中温厌氧+MBR+NF+RO膜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工艺在国内某电厂的实际应用,研究了系统压力、通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膜浓缩系统设计条件下,减量化装置运行较稳定,系统最终出水达标后可与反渗透出水混合,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渗沥液处理系统的最终回收率也可因此由65.0%提高至82.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中氮的转化过程分析
黄万金,杜 昱,丁西明,姜宗海,詹爱平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77-80. 
摘要 ( 1532 )   PDF(pc)(501KB) ( 7577 )   PDF(mobile)(500KB) ( 6 )   收藏
垃圾渗沥液含有高浓度的氨氮、有机氮,在典型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中,各阶段氮的转化过程有较大区别。混凝沉淀处理可以去除部分有机氮,厌氧处理中氮的转化主要是氨化反应,有机氮经过氨化反应后转化为小分子的有机氮和氨氮,好氧处理系统中主要是硝化反硝化反应,氨化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将有机氮转化氨态氮。一些颗粒有机氮会随剩余污泥排出,膜深度处理过程中,有机氮、氨氮、硝酸盐氮绝大部分会进入到浓缩液里,高级氧化可以将大分子有机氮降解为小分子有机氮和氨氮,焚烧处理可以将有机氮转化为氮氧化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太原采暖期PM2.5中水溶性有机氮污染特性研究
宋晟宇,智建辉,耿 红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81-84. 
摘要 ( 1464 )   PDF(pc)(480KB) ( 7174 )   PDF(mobile)(479KB) ( 8 )   收藏
在太原市运用中流量采样器进行24 h PM2.5样品采集,并进行水溶性有机碳(WSOC)、水溶性总氮(WSTN)、水溶性有机氮(WSON)以及无机离子分析,探究其浓度、组成、时间变化特征与来源。结果表明,冬季采暖期太原PM2.5中WSON日平均浓度为(10.0±4.9)μg/m3,平均占WSTN的44%。在无霾天(能见度>10 km)、微霾天(5 km≤能见度≤10 km)和重霾天(能见度<5 km),WSON分别为(1.1±1.0)、(4.3±2.9)、(15.5±4.5)μg/m3。WSON/WSOC质量比从无霾天、微霾天到重灰霾天呈逐步增大趋势,其均值分别为0.3±0.5、0.47±0.16、0.64±0.15。PCA/APCS模型分析表明,燃煤燃烧、生物质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的混合源对WSON的贡献率为21.4%,建筑扬尘对WSON的贡献率为1.3%,烹饪对WSON的贡献率为1.7%。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布袋”烟气净化工艺分析
蹇瑞欢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85-87. 
摘要 ( 1536 )   PDF(pc)(747KB) ( 7275 )   PDF(mobile)(746KB) ( 15 )   收藏
“双布袋”烟气净化工艺是一项新颖、优异的净化工艺。介绍了该工艺的流程,分析了该工艺在节能、节水方面的优点,同时指出该工艺存在增大烟气净化车间的占地面积及增加引风机的压头的缺点。阐述了荷兰Delfzijl生活垃圾焚烧厂“双布袋”烟气净化工艺工程实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家口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布局探讨与分析
郭任宏,梁东花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88-92. 
摘要 ( 1489 )   PDF(pc)(3020KB) ( 7463 )   PDF(mobile)(3019KB) ( 3 )   收藏
基于对张家口市域的科学分区及分析,提出适用于张家口市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布局方案,并明确了各片区的处理技术路线。建议在中部片区和东部片区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打破传统生活垃圾单一处理模式,探索以园区形式将各类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而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采用分散处理模式,为张家口市城乡垃圾管理系统、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极大地提升张家口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减量化处理效果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可有力保障2022年冬奥会的顺利实施,实现张家口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州市道路环卫作业机械化和标准化的实践与探索
胡起靖
环境卫生工程. 2019 (2):  93-96. 
摘要 ( 1411 )   PDF(pc)(530KB) ( 7245 )   PDF(mobile)(529KB) ( 4 )   收藏
介绍了常州市区道路环卫机械化、标准化实施现状,从组织管理、运作模式、监管方式、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管理5个方面对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对道路环卫机械化信息智能监管系统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客观不利作业条件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使信息监管系统与实际应用相契合,以推进常州市道路环卫工人作业模式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机械作业模式转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