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工程 ›› 2021, Vol. 29 ›› Issue (5): 81-87.

• 城乡生活垃圾填埋与二次污染控制 • 上一篇    下一篇

南方多雨地区村镇垃圾填埋渗滤液产生量和水质特性研究

关文义,金 攀,卞士杰,吴莉鑫,虞文波,祝雨薇,郭 帅,赖昌飞,杨 钊,陈新月,王松林,武 艳,袁书珊,杨家宽   

  1. 1. 安徽国祯环卫科技有限公司;2. 华中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 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4. 武汉市危险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21-10-27 发布日期:2021-10-27

  • Online:2021-10-27 Published:2021-10-27

摘要: 村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面临着运行成本高及二次污染控制难的双重压力。针对南方多雨地区湖北省荆州市埠河镇的生活垃圾开展填埋研究,在当地应急填埋场场址内建造了顶部HDPE膜覆盖与无膜覆盖的两个中试填埋小单元(填埋垃圾量分别为11.83、13.25 t),对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及水质特性进行160 d连续监测。通过渗滤液质量与填埋垃圾含水率的变化,计算得到膜覆盖垃圾填埋小单元渗出系数为0.08,低于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推荐值。垃圾自身产生的渗滤液量占总渗滤液量的70.5%,雨水汇入产生的渗滤液量仅占总量的29.5%。说明在我国村镇地区,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垃圾自身持水能力降低。在160 d的时间内,渗滤液最大COD降低率分别超过93%与97%,最大NH4+-N降低率分别为47%与61%。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平行因子分析,渗滤液中荧光类蛋白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与渗滤液COD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在填埋过程初期不溶性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等,后被进一步降解;荧光性腐植酸类物质含量稳定。在目前运行160 d的渗滤液变化规律来看,小单元填埋堆体运行类似于准好氧生化稳定化阶段。在南方多雨地区建立合适的村镇垃圾填埋操作规程,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填埋垃圾的含水率与有机物含量,进而减少填埋渗滤液的产生量是控制填埋运行成本的关键。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津ICP备202200790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52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邮政编码: 300201
电话: 022-28365069 传真: 022-28365080 E-mail: csglwyjs10@tj.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