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工程 ›› 2024, Vol. 32 ›› Issue (6): 10-19.doi: 10.19841/j.cnki.hjwsgc.2024.06.002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过程碳排放特征与碳达峰管理策略——基于成都市垃圾和填埋气产生实测数据的比较
周白玉,任 怡,杜春燕,朱 浩,曹立民,郭旭辉,陈立坚,韩智勇
- 1.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2.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3.成都理工大学 生态环境学院;4.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5.成都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服务中心;6.成都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院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Peak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Domestic Waste: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Waste and Landfill Gas Production in Chengdu City
ZHOU Baiyu, REN Yi, DU Chunyan, ZHU Hao, CAO Limin, GUO Xuhui, CHEN Lijian, HAN Zhiyong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Synergetic Control and Joint Remediation for Soil & Water Pollu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5. Chengdu Domestic Solid Waste Disposal Supervision Service Center; 6. Chengdu Institute of Urban Management Science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部门需以垃圾管理中的碳减排模式为切入口,积极响应。因此以成都市为例,根据实测和我国文献参数计算得到2021年成都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共产生碳排放2 780.40 Gg;填埋净碳排放率为794.00 kg/t,焚烧净碳排放率为0.934 kg/t。此外,通过计算填埋场(不含渗滤液处理)和焚烧(不含渗滤液、飞灰、炉渣处理)的碳排放,发现IPCC的理论核算值比实测和文献参数测算值分别高34%和53%。厌氧消化比好氧堆肥更适合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处理场景下,成都市2021年净碳排放为784.95 Gg,2030年和2060年净碳排放分别为457.31、246.26 Gg;采用“零填埋+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其余垃圾焚烧发电”方案(场景一)在基准年(2021年)净碳排放率为113.02 kg/t,2030年和2060年净碳排放率分别为57.83、27.01 kg/t;采用“零填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其余垃圾焚烧发电”方案(场景二)在基准年(2021年)净碳排放率为111.10 kg/t,2030年和2060年净碳排放率分别为49.31、14.73 kg/t;采用“零填埋+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其余垃圾焚烧发电+可回收物资源回利”方案(场景三)在基准年(2021年)净碳排放率为-156.10 kg/t,2030年和2060年净碳排放率分别为-256.73、-229.08 kg/t。通过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及处理、可回收物资源循环利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其余垃圾焚烧发电、生活垃圾零填埋、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等措施,能有效减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的碳排放,助力碳中和的实现。
[1] | 邱清文.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岩土工程设计建议[J].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3(3): 64-69. |
[2] | 高 慧. 垃圾分类背景下广州市可回收物组分与特性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3(3): 90-96. |
[3] | 段盼巧, 李雅昕, 白良成. 生活垃圾焚烧厂白烟来源及控制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3(3): 102-106,113. |
[4] | 付 铠, 白 旭, 史佳雨, 钱鑫鑫, 刘 璐, 周亚倩, 王鹤立. 基于全流程的生活垃圾焚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J].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3(2): 12-18. |
[5] | 戚晓波, 易 鹏, 马云峰, 林晓青. 大比例掺烧典型工业固废对生活垃圾焚烧炉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3(2): 1-11. |
[6] | 齐佳楠, 周 硕, 宁 庆, 王 欢, 李 兵, 刘海威. 我国县域生活垃圾制备固体回收燃料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3(1): 23-31. |
[7] | 严浩文, 张 蓓, 王志强, 龙吉生, 金兴乾, 郭欣维.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烟气再循环技术工程实践与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3(1): 98-102. |
[8] | 郭凯怡, 丁子航, 文思杰, 李 欢, 刘建国, 魏军晓. 湛江市生活垃圾运输环节温室气体量化与减排潜力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3(1): 130-139. |
[9] | 王 川, 王慧爽, 邰 俊, 毕珠洁, 范帅康, 宋小龙. 源头分类对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和减排效果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干湿垃圾分类为例[J]. 环境卫生工程, 2025, 33(1): 140-140. |
[10] | 次瀚林, 方 宁, 郭亚丽, 黄嘉良, 梅晓洁, 陈 芳, 李 静. 基于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经济成本分析的城市多源有机固废处理处置方式选择[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6): 1-9. |
[11] | 梁智飞, 祝雄涛. 注氧稳定化预处理技术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量垃圾开挖中的应用[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6): 90-95. |
[12] | 丁 琮. 华南某市近10年终端生活垃圾组分与特性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5): 36-40. |
[13] | 李剑颖, 任晓灵, 王晓燕, 赖金丽. 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5): 48-54. |
[14] | 陈 华, 何耀忠, 刘 帅, 刘 畅, 杨嘉杰. 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阶段性封场综合整治工程——以广东省某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5): 93-98. |
[15] | 盛 宴, 林焕生, 杜月林, 丁前绅, 刘 磊. 填埋龄期及压实度对垃圾腐殖土力学性质的影响[J]. 环境卫生工程, 2024, 32(5): 104-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