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研究以上海市2018年以来建设、运营的五座典型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为依托,结合三年多的运营实践总结,从环保、经济性及资源化角度分析了以装修垃圾为主,兼顾拆除垃圾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在总体规划和运营过程的要素。探讨了处理对象与规模的选择对项目运营环保、经济性的影响;垃圾收运模式和再生产品应用经济性对工程选址的影响;工程建设运营关键目标与生产线设置要点,为城市新建该类项目的总体规划及运营提供参考。
研究提出基于装修垃圾、拆除垃圾产生规律和特性不同,在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规划和运营过程,项目处理对象、规模及工艺以装修垃圾为主,兼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收运服务半径50km内采用直运模式,不设中转分拣。再生骨料通常占比高于70%,主要应用于制砖、砂浆等建材利用的生产原料,再生骨料运输距离(S1)越大,运输成本越高,再生骨料收益越小;需焚烧/填埋处置的分拣残渣占比10~25%,残渣运输距离(S2)决定了需配置车辆数,是运输成本的决定因素,残渣运输距离从1km调整为30km的工况下,残渣吨运输成本增加5倍以上;因此工程选址宜尽量靠近再生骨料应用、残渣处置厂,具备条件的厂内设置制砖、砂浆等建材利用设施。运营关键目标为再生骨料品质高;资源化率高,残渣率低(资源化率90%和75%工况下,产品收益及残渣处置成本折算到吨垃圾成本差距33.75元/吨);粉尘、噪音控制好。运营过程装修、拆除垃圾分别经济测算,分类结算。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