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资源回收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中关键一环,而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是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短板。本文以典型区域为切入点,通过现场调研、实验分析等方式,研究居民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产生及分类情况,分析其组分及理化特性等情况。结果表明:近10年广州进入环卫清运系统生活源垃圾组分显示,可回收物占比(9.9%-24.5%)波动变化中逐渐降低,其中高值可回收物近10年均值为6.73%,低值可回收物波动下降。2021-2023年,G街道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中高值占比(21.2%-33.34%)逐年升高,低值占比降低;G街道黑桶中按垃圾分类组分分析,可回收物占比由23.73%降至15.8%,其中纸、塑、金均逐年降低;按物理组分,橡塑类(28.58%-31.28%)含量较高,纸类和玻璃类略升高;6类样品理化特性显示,废纸类含水率(38.94%±3.30%)最高,塑料袋和塑胶热值高于生活垃圾均值,塑料袋和纸皮类的灰分较高,其他4类均在1.00%左右;塑料袋的Pb和Hg浓度(以干基计)含量最高,为(11.75±6.18)、(0.063±0.086) mg/kg,其次总Cr、As浓度含量也较高;织物的总Cr含量最高,塑料、织物等混入终端焚烧会加重飞灰、炉渣的重金属毒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可回收物选择合适的回收处理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提升其回收率及经济价值,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高慧. 垃圾分类背景下广州市可回收物组分与特性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0, (): 0-.
GAO Hui.
Research on the compon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cyclables in Guangzhou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SW
[J].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0, (): 0-.